滁州市工商局“四强化四促进”助力供给侧改革

21.03.2016  17:45

  今年以来,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锋官”、深化改革的“先行官”、市场秩序的“守护神”的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立足职能,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依法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努力营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环滁皆美”建设和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作出积极贡献。滁州市工商局一季度报表显示: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752户,与去年同期相比,私营企业增加21.9%,平均每天新增87户;助企融资金额18.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0万元;行政处罚立案887件,结案452件,罚没367.99万元,案值844.8万元;受理申诉举报196个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6万元。

  一、强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是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推行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体现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成果。二是企业名称核准再简化,探索不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企业设立登记时一并进行企业名称登记。三是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进一步缩减企业登记前置许可事项,切实做好审批事项登记衔接各项工作。四是放宽住所登记、放宽经营范围,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五是严格履行“双告知”职责。对列入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的,严格履行“双告知”职责,建立信息双向推送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信息的共享应用,确保信息推送及时、认领及时、公示及时。六是试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住改商等创新举措,探索外资企业直接登记制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七是简化企业退出机制,消除僵尸企业,试点开展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八是加强企业登记信息分析,出具《市场主体登记情况分析报告》,完善滁州企业发展工商指数,通过市场主体数据变化分析研判经济形势,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提供参考。

  二、强化市场服务职能,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对本市六大支柱产业即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家电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化工、硅玻璃产业为重点,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实施梯级培育和滚动申报,建立本市驰名、著名商标项目库,纳入驰名商标项目库的有2家企业2件商标,纳入省著名商标项目库的有28家企业28件商标。推动产品“制造”向“创造”转变、“滁州品牌”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升级,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成长型企业。二是开展专业品牌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工作,提升地理标志商标的实际使用效果,开展省级专业品牌基地建设。三是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完善和运用小微企业名录,继续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综合性扶持政策的实施工作,帮助新创企业走好企业运行发展“最先一公里”,打通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五是积极深化融资助企工程,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通过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押和动产抵押登记,充分利用“守重企业信用增信融资模式”和浮动抵押、最高额抵押、反担保抵押、融资租赁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用好用活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六是提高消费维权效能。切实落实好新修订《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完善“无理由退货”“自行和解”“先行赔付”等快速处理机制,创新公益诉讼、部门联动、诉转案、跨区域消费纠纷调解等举措,加强对12315数据的分析利用,研究消费维权数据变化与经济形势、市场秩序的内在联系,发布消费提示和警示。七是对政府确定“供给侧”和“调转促”改革的重点企业改革、兼并、重组、变更等方面,工商部门提前介入、全程跟踪、上门服务、延伸服务。

  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市场监管模式创新。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建立权责一致的市场监管责任机制,强化联动监管,实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部门协同、齐抓共管。二是整合运用各类数据,实现对市场的精确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依托市场主体、消费投诉、行政处罚等企业信息数据,实现“互联网+监管”背景下的智慧监管。三是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完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增加信息公示链接功能,以企业法人归集信息为基础,完善企业及相关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建立信用约束工作的基础。四是强化联合惩戒,加快推进经营异常名录库、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库建设,建立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将企业登记信息、年报信息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信息,进行关联整合、统一公示,实施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五是完善“双随机”抽查制度,探索开展部门联合抽查和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抽查,做好抽查结果的应用,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公开)”

  四、强化执法办案力度,促进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一是开展扎实元旦、春节期间“两节”市场打假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节日消费安全。二是围绕民生热点,重点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网络市场欺诈、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等领域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阻击劣币驱逐良币行为,为优势企业发展腾出空间,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三是开展“红盾网剑”专项行动,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网络监管新模式。四是完善广告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监测情况定期点名通报制度,加强对医疗、药品、化妆品、保健品、有奖销售、违法广告案件查处后的跟踪监测,加强联动配合,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五是做好打击传销和查处无照经营工作,扩大无传销城市创建范围,争取全市县级以上城市全部通过无传销考评验收。六是加强对直销企业的信息报备、网点建设、招募培训、产品推介等重点环节监管,规范直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