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油菜机收大面积推广还要迈过多道坎

19.05.2014  23:29

        5月14日,四川省广汉市西高镇李堰村八组村民李云松一早便赶到了田间,在老李家的油菜地里,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缓缓运行,只见机器一路开过,秸秆便只剩下了很短一截儿,大部分秸秆被收割机均匀切成碎末,洒在了田间…… 

      当天,全省油菜机收现场会在西高镇举行。油菜是四川省的第四大种植作物,但2013年数据显示,全省的油菜机收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4.49%。“大面积推广油菜机收,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省农业厅农机化发展处副处长杨建国说。

      油菜机收省时省力又环保

      李云松已经连续两年采用机械化收割油菜,“机器收割的最大好处,就是既省了人工还避免了秸秆焚烧。

      和李云松不同的是,李堰村11组村民吕世才是从今年开始机收油菜的。当初油菜机收刚在李堰村推广时,吕世才一方面担心机收的量赶不上人工收的,另一方面200元/亩的机收成本,让他觉得还不如自己慢慢收。可人工收割的耗时耗力,在五月“双抢”油菜-水稻茬口较短的背景下,吕世才多次因误了农时影响下一季的水稻生产。

      “要让农民群众接受机械化收割这一模式,必须要他们看得到比较效益。”广汉市农业局副局长向思贵说,对此当地农业局特意抛出了补助“绣球”,对油菜机器收割每亩补助80元,秸秆还田补助20元,将当地农户油菜机收成本缩减到了100元/亩。

      针对农户们普遍担心的损耗问题,向思贵表示如果村民栽种的油菜品种适宜机器收割,又在机械化收割过程中减少了割晒、人工抛洒等环节,实际的损耗率是低于人工收割的。“今年采用机收,油菜产量有210公斤/亩,比去年190公斤/亩的产量高出了20公斤。”吕世才说。

      大力推广农艺农机要相适应

      不过在西高镇,记者发现油菜地里还是多见农户人工收割的身影。

      “大力发展油菜机收,必须农艺、农机相适应。”省农业厅农机化发展处副处长杨建国告诉记者,油菜机收推广除受到农田环境限制外,还需要克服耕制、品种、技术、作业成本、机械装备适应性等多重因素限制。

      “油菜的人工播种和机械化收割就存在不适应性。”杨建国告诉记者,适宜机械化收割的油菜品种需要密植、矮桩,每亩最好能够达到3万株,但是一般人工栽培油菜平均每亩只有约17000株左右。经过了人工惯有移栽技术成长起来的油菜往往茎秆较粗,容易导致机器堵塞。

      品种的适应性对于推广机械化收割也是一大难题。“就如很多农户担心的那样,如果油菜存在主株和分枝的成熟度不一致,在机收时就容易出现损耗,而如果分枝过多过宽,又容易堵塞机器。”杨建国表示,四川省将针对制约油菜生产机械化的耕制、农艺、装备等问题,进一步抓好技术规范的健全完善和装备的研发制造,并且尽快建立油菜机播、机收作业补贴体系。“多措并举,来克服四川省推广油菜机收的一道道坎儿。”杨建国说。(作者:四川农村日报  刘佳)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