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器官的事 阜阳一七旬老人念念不忘
09.08.2016 05:18
本文来源: 安徽经济新闻网
从去年起,一个想法就在72岁的孙朝友心里挥之不去——百年之后捐献器官,帮助其他人。这个事,他向医生提起好几次,近日签完遗体(器官)捐献协议,他终于舒了一口气,“能做点贡献,总算踏实了”。 孙朝友家住太和县双浮镇,因为小时候残疾,一直未能娶妻组建家庭。六个兄弟姐妹相继去世后,他成了五保户,在政府的帮助下,老人一直生活无忧,对此他心存感激。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朝友在电视上看到临泉县一对夫妇在儿子救治无望后捐献器官,挽救了不少人生命的事,深受感动,从此便萌发了捐献器官的念头,以回报社会。今年2月,孙朝友因末梢神经营养不良进入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治疗。住院期间,他多次向所住科室的医生提及器官捐献的事情。医院了解到老人的意向后,主动为他免除了部分治疗费用。 近日,孙朝友再次因病入院。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再次向医生表达了捐献器官的意愿。 孙朝友的侄子侄女考虑再三,在老人的强烈坚持下同意捐献。随后,医生联系了从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的苗为民爱心社。近日上午,颍州晚报记者跟随太和县红十字会人员和志愿者来到孙朝友的病房里。 在医院里。孙朝友佝偻着身体,戴着老花镜。这个只念过三年书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在遗体(器官)捐献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以前,遗体(器官)捐献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忌讳的事,但颍州晚报记者从太和县红十字会办公室了解到,几年来,该县共有133人签署器官或遗体捐献协议,已有10人实现成功捐献。“人们对遗体(器官)捐献的意识也在慢慢发生转变。”志愿者说。 责编:宣海燕 |
本文来源: 安徽经济新闻网
09.08.2016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