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投诉旺旺的人,你有多自信
最近,南宁一位谢先生感到困扰。吃了旺旺雪饼的谢先生并未如广告所说的“运气旺”,于是向当地食药监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名举报旺旺“虚假宣传”。可是他的这封举报函连同个人信息被泄露到网上,谢先生在被嘲笑的阴影下生活,不堪其扰的他只好辞职躲避舆论。(10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在这场有关投诉的风波中,站出来说话的有谢先生本人、众多网友、法律专家,还有食药监部门的间接表态——下发《不予受理消费者投诉告知书》。似乎投诉维权的这场风波的消息并未到达企业方,倒是网友们对谢先生展开了疯狂的嘲笑攻势。
看到谢先生的投诉理由,不禁莞尔。不过,人家毕竟是规规矩矩地投诉,一切都合理合法,相关部门是否受理另当别论,何至于嘲笑到要人肉攻击的地步?这种舆论怪象比谢先生的投诉理由荒谬得多。
一个投诉者,最后闹得焦虑万分,不敢出门,他是得罪了谁,损害了谁的利益?都不是,许多人看不惯这种“小题大做”的投诉,似乎智力被羞辱,竟至于恼羞成怒。这种心理很病态:根本不分是非善恶,看到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不符合自己惯常认知,就激动起来了,哭哭闹闹,还要人肉人家。
扪心自问,你曾有多少次打消了投诉的念头?只不过,在投诉前算过“一笔账”,掂量了一番投诉付出与效果剪刀差,估算了维权的成本、投诉造成的影响、投诉的难易程度、对投诉本身的可控制性的判断,往往最后放弃投诉的决定。谢先生在投诉之前也做了这样的“功课”,他的行为出发点,只不过是想减少差别待遇,寻找减轻或平息自己内心不平衡的出口,并把向第三方投诉看成一种自身谋求理解和支持的途径。但是他失败了,他失败的不是投诉本身,而是激起莫名的舆论压力。他的失败不仅仅影响了他个人的投诉信心,也让每一个看到此新闻的人,或多或少打消潜藏的投诉意愿。
嘲笑投诉者,或许有智力优越感,但变成了人肉、辱骂,就是心理不正常的表现。客观上,这对一个社会的维权文化,都不是什么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