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彩中国年》之六:努力创新赢未来
过去的2017年,安徽唯创新、不止步,勇闯领跑之路,基础科学不断突破,技术和产业成果不断涌现!今天的《喝彩,中国年》,将带您一起见证创新--这个安徽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羽介绍: “2017年,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合肥10.5代线建成投产,它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带领着中国显示产业站上了全球制高点,开创了8k超高清显示的新时代。”
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总经理彭寿: “我们继生产出世界最薄的0.15毫米超薄玻璃后,又创造了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碲化镉发电玻璃多项中国第一,并主持制定了超薄玻璃的国家标准。”
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副主任宋云涛: “2017年,我们攻克了所有的超导质子治疗系统的核心技术,完成了零部件的加工制造,2018年我们将实现集成测试和集成创新,我们要在合肥建成世界上最紧凑、最先进的超导质子治疗系统。”
从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2017年,安徽下好创新“先手棋”,创新型省份建设交出的靓丽“成绩单”,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之喝彩!然而在这背后,是很多人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坚守与付出,即使是在春节这样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们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
他叫吴剑旗,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首席科学家。在反隐身雷达领域潜心钻研20多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首部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开创了国际雷达研究的里程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吴剑旗: “电磁波里边波长达到米级的话,我们叫米波。对于这个隐身飞机所采取的主要的隐身技术,它都是“克星”。”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隐身飞机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亮相,曾经被誉为“千里眼”的雷达全部成了“瞎子”,让全球雷达界为之震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吴剑旗: “作为国家来讲的话,如果不能发现隐身飞机,防空的这个能力就是形同虚设了。我们当时刚刚参加工作,所以就是说这个饭碗有点端不住的感觉。”
为了使几乎清零的传统防空预警能力“满血复活”,研制反隐身雷达势在必行,年轻的吴剑旗勇敢地接下了这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当时也没有相关技术和装备,更何况中国的传统雷达技术比国外还要落后一大截。要如何去啃这块“硬骨头”,所有人都不知道。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吴剑旗: “我的思路就是说我们任何东西,它都是有矛就有盾。隐身飞机凭什么能隐身,我们就去找它的隐身措施,先进行这个预先研究。”
通过四、五年的预研,再加上仿真测试,吴剑旗发现利用波长比较长的米波,可以很好地破解飞机的隐身技术。但是米波雷达除了反隐身基因好以外,盲区大、看不远、分辨率低等等这些缺陷,都是致命的。所以吴剑旗刚刚提出动议,就引来了包括权威专家在内的一片反对和质疑声。
中国电科38所对地观测部主任江凯 :“质疑的焦点主要是这款雷达到底能不能像常规雷达那样去看目标,看好目标,同时能不能像他们所希望的通过米波雷达,达到厘米波雷达这样的精度。”
敢想就敢干。没有理论支撑,吴剑旗带着团队自己建理论;没有资料可查,那就一点点去推敲;为了精准掌握全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他们花了将近六年时间,跑遍了大江南北。
中国电科38所防空预警部研究员胡坤娇 :“最长的一次有连续五个月都没有回家,研发过程中有时候遇到问题解决不了,这时候如果家里再有什么事情,小孩小时候经常发烧,就感觉人是崩溃的。”
克服重重困难,吴剑旗和团队一起,通过创新的系统设计、大量的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合各种地形条件的处理方法,把米波雷达的“短板”一一补齐,成功争取到了立项研制。然而就在研制工作接近尾声,准备接受专家验收时,以往很灵敏的米波雷达突然“看”不见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吴剑旗 :“等到我们最后要证明这个东西可行的时候,周边(无线电)干扰环境变得异常复杂了,当时有很多人说你这哪像是解决问题了,没解决啊,看不出来你这个解决效果。”
中国电科38所对地观测部主任江凯 :“现在想想那还是很严重的,如果说验收不了或者测试不好,这个加上前期的质疑,应该说是前期的科研工作十多年努力付之东流。”
顶着巨大压力,吴剑旗又带人从头做起,一步步解决了米波雷达的抗干扰问题。他们用20年的辛勤努力,不仅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实用化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更是确立了一种全新的雷达体制,让中国一跃成为雷达技术发展的引领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吴剑旗: “在国家投入下,省、市政府对我们也很支持,我们走了一条高效途径、中国特色的这个途径。雷达以前一直是西方领先,现在我们成了领跑的了,符合先进米波雷达这个概念的、这个定义的,我们这个雷达至今还是世界上唯一的。”
正是源于无数位像吴剑旗这样的科技工作者,一念执着、埋头钻研,安徽省已经有一大批创新成果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率先取得突破。2018年,安徽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加快向科技大省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科研人员林潇: “新的一年,我们将依托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继续先行先试,加快构建星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打开量子通信技术规模化应用之门。”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 “2018年,一方面是我们要把我们最好的核心技术做深做透,做出刚需;另外要构建产业生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智慧经济发展的整个部署,结合我们的软件加硬件、软件加服务,形成整个未来的产业支撑。”
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副总经理毛磊: “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 皇冠上的明珠 ’,2018年我们要让它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打通应用推广的‘ 最后一公里 ’,为国产化重大装备装上强劲中国心。”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平丽浩: “2018年我们将有3款自主研发的飞机实现首飞,其中有国内首款混合动力飞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安徽造的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徐强: “2018年,我们立足行业创新发展,将油田行业应用的成功创新经验,在水处理行业继续推广普及,让更多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安徽省发改委改革创新处处长朱的娥: “今年我们将深入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培养和引进大批高层次人才,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同时将科学中心作为全创改的“试验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成为引领安徽发展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