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糖花掉一万六?小糖盒装着大市场

03.08.2015  11:33

  婚期定在今年“十一”的小吕近来为购买喜糖的事情大伤脑筋,“要什么品牌的,怎么搭配,价位在多少合适,买成品还是半成品……”种种问题让他和老婆纠结不已。记者了解到,曾经在婚礼中并不起眼的喜糖正在逐渐受到新人们的格外关注,花费也是毫不“手软”,一场婚礼的喜糖少则数千,多则过万元。而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合肥的喜铺市场已在磨刀霍霍,8月中旬后,将迎来喜糖订购高峰。

   市民 “豪华喜糖”花了一万六

  去年结婚的杨女士,提到自己婚礼上的喜糖时,仍然相当自豪。“费列罗加上好时巧克力配上不二家和瑞士莲,都是洋品牌,再加上印有婚姻主题和姓名的烫金豪华包装”,杨女士记得,当时吃完喜酒后分发礼盒,亲朋好友们都大呼“高大上”。

  “婚姻大事,希望给大家留个印象,几年后还能想这事”,杨女士一直想在喜糖上“做文章”,“喜糖是主人和客人之间主要沟通方式,婚礼结束后他们会带回家,是可以长时间看到的东西”,杨女士认为,喜糖的好与不好直接决定客人拿回家后的处理方式。

  “包装粗糙,质量一般的喜糖,很多人拿回家是不吃的,甚至随手就扔掉”,相对好的喜糖创意,杨女士认为大家都会保留下来。

  为了婚礼上“喜糖方案”,杨女士也花了不少心思。“从网上找各种喜糖搭配案例,包装方案,最后去找喜铺老板商量”,喜铺老板还专门为杨女士订购一款包装。如此“高规格”喜糖,价格也自然不菲。杨女士告诉记者,光糖果就是24元,加上包装16元,总共40元。“我们一共买了400盒,总共花了16000块钱,价格虽然贵了点,但是达到预想效果,也算值得的”。

  款式不同,喜糖的价格也有所差别。不过记者走访合肥市场了解到,合肥新人用于喜糖的平均花费不菲,一般是10元~15元每份,总体花费在3000元左右,花费过万的也为数不少。

  市场 喜铺喜糖最受新人欢迎

  “举办个婚礼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喜糖这等小事就不用费什么心吧”,小吕曾有这种想法,但临近婚礼,原本“不费心”的事情却成了一个“大工程”,“包装、种类、数量等等,哪个不需要去想”。

  由于考虑网络上款式多、创意新颖,小吕一度想从网上购买喜糖,“保证个性化的同时,也图个省事方便”,但浏览过一些购物评论后,小吕有了顾忌,“一下买那么多,万一出现质量问题,岂不让亲戚朋友笑话。”

  超市里购买喜糖也方便,如果再有个熟人帮忙,还可以直接拿到厂家出厂价,既降低了预算,又有质量保障,但“包装太土,毫无创意”让小吕不得不“再想办法”。综合各种渠道,征询“过来人”的建议,小吕决定到喜铺去选购喜糖,“安全和创意都有保证”。并且这一方式也受到越来越多新人的青睐。

  日前,记者走访合肥市场发现,近几年合肥街头巷尾的喜铺数量增长很快,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城隍庙、长江批发市场以及寿春路成为合肥喜铺最为集中的地方。城隍庙一家喜铺,经营范围涵盖喜酒、婚纱礼服、气球彩带等,但喜糖的经营成为店面的重要支柱。“气球彩带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喜糖可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合肥喜铺大多以喜糖销售为“主力”。

  每到8月中旬至9月中旬,因为10月结婚旺季即将到来,喜铺老板也迎来最为繁忙的季节,除了大批购进新品糖果外,还要留心最新款式的包装,而对于80后、90后而言,个性时尚的包装更吸引他们的眼球。“这两年来店里选糖的越来越多,主要是方便而且有保障。”城隍庙这家喜铺的老板娘说。

  现象 喜糖盒子比喜糖“重要”

  “包装甚至比喜糖重要”,一家喜铺的老板告诉记者,很多新人在选购喜糖时,先看店铺里有没有他们喜欢的包装,“如果看中了包装盒,基本就会在你这订喜糖了”。为此喜铺老板会把漂亮的包装盒摆在店铺最显眼的位置,以吸引新人的注意。记者看到,合肥市场这类盒子价格从两三元到十几二十元不等,一般个性化定制的盒子价格较高,多在十多元以上。

  “喜糖盒子比糖果贵的情况很多啊,‘85后’‘90后’都看中个性化包装”,采访中一位老板表示,目前豪华外壳加巧克力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这些盒子很精美的,可以当饰品摆在家里,还可以种种小花养养小草”。

  另外,记者发现,目前的喜糖市场颇为庞杂。有些相同品牌的喜糖,价格却相差不少,这是因为高仿糖的存在。喜铺老板们也提醒新人说,新人们选购喜糖,一定要注意两种糖:临近保质期的糖和“高仿糖”,其价格大多很低,有的甚至低于批发价。新人可不要贪便宜而上当。

   延伸 “70后”的喜糖记忆

  程先生是一名大学老师,很多学生结婚时都会通知程老师出席,这两年下来,程老师家里集了好多喜糖盒,“至少也有三四十个”。

  这些盒子制作精美,样式新颖,“有金属的、木头的、薄塑料的、厚纸盒的等等,颜色也是各式各样。”程老师说,开始时觉得好看都拿回家,“后来我六岁的女儿看到了非常喜欢,每次有婚礼都会提醒要拿喜糖盒,她专门收集,而里面的糖她从来不吃。”

  “我们当时在农村结婚,喜糖都是父母在市场按斤称回来的,没有任何包装”,作为“70后”的程老师,回忆当时自己结婚时的情形,“大塑料袋装喜糖,沿途撒给村里人,那时用的是方形的花生糖,算是高档的糖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