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农业创新的澎湃之歌
有一种激情,催人进取;有一份记忆,历久弥新。“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千军万马战太行,定叫山河换新装……”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熟悉这首《定叫山河换新装》——作为当年农业战线的一曲“战歌”,曾经让无数人心潮澎湃、动容不已;今天,神州大地沃野之上,新时代的农业正在谱写出一首首激荡强劲动能的奋进之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农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当前,中国农业正面临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调整的农业结构,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变化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共同推动着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这其中,创新驱动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更为农业提高供给效率和竞争力创造强大推动力。
做实服务这鲜招,建强农业新业态。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农业创新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拥抱新业态,服务离不了。随着放活土地经营权,进一步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方法,整村流转、土地股份合作农场等多种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形式,正在推动形成农户社会保障市民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合作服务组织和服务能力建设,正引导农户、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以资金、土地等要素入股来组建产权明晰的利益共同体,走好共赢之路。发展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创新先进农业技术落地机制,真正让产学研一体化与农科教一体化“比翼双飞”,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服务的集约化水平,尽快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全覆盖。
走活改革这盘棋,提升农业价值链。发力供给侧、提升价值链,是有效化解农业发展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等方面诸多矛盾的“良方”。价值链“变现”,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一个都不能少”。探索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农村的集聚融合,推进新技术新应用在农村的渗透扩散。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农业、智慧电商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业态,做强做大农业主导特色产业,提高农业增值效益。坚持以价值链提升为目标,探索市场化社会化实现路径,引导城市资金投资到乡村,引导城市人到农村消费,引导新农人到农村创业。立足安全农产品既要“产出来”又要“管起来”,加快全面构建“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安全生产体系、监管体系和农产品安全惩戒体系建设。
迈好开放这阔步,实现农业高质量。绿化打底、质量筑基、品牌增效,是加快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三步走”。当前正是推动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开放之门“只会越来越大”。创新农业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拓宽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域和范围,探索形成政府财政投入、集体经济投入与社会投入的有机融合。深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整合农业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各类资源,形成最大合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标准,深度开发利用国内外资源与市场。构建政策支撑体系,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和政策扶持等多措并举,相时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助推“走出去”“走得快”“走得稳”。
唱响共享这部曲,写就农业“惠民”篇。未来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凸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将成为“最大赢家”。创新发展现代农业,说到底就是要“惠民”“利民”。要构建精准高效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创新支持手段和方式,提高支农、护农效果。积极推行农业现代化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发挥评价“导航仪”、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向设施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型。大规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惠农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广大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农业,被称为人类的“母亲产业”,衣食之源,生命之本,皆出于斯。农业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而创新为农业“赋能”。随着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当下的农业农村农民,早已不复“老黄历”“旧账本”里的概念,现代农业正以更为昂扬的姿态,踏着时代的和声,向我们走来。
听,今年的农歌会的序曲已经响起,一首首悠扬畅快的“新农歌”次第传来,声声入耳。而此时此刻,我们的视野中,新时代现代农业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正是有了创新的底气和亮色,高歌一曲“定叫山河换新装”,一样嘹亮、更加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