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革命”,安徽制造迈向“高质量”
品质革命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是发展优质制造业、提振实体经济的着力点。当前,如何顺应产业变革之势,全面提升品质,打造安徽制造升级版?这既是推动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的关键环节,也是制造业企业开启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课题。记者近日深入安庆、合肥、六安等地,走访部分企业和有关部门。
面对低端过剩、高端缺失的结构性偏差,制造业如何及时作出调整
——坚持差异化高标准发展,避免在中低端市场混战,推动企业从数量规模发展模式向质量品牌导向转变
3月22日,记者来到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时,恰逢董事长柴立平从北京出差回来。
“在北京呆了半个多月,参与了几家石化企业的特种泵设备国际招投标,拿了三个标的,总额接近3000万元,而国外同类产品售价合计近1亿元,无形中我们又给国家节省了外汇。 ”柴立平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很多产品的投标报价只有进口产品的几分之一,利润还十分可观。现在国内招投标中,华升泵阀从几年前的没有参与资格到现在与国际品牌平起平坐,竞争优势不断显现。 ”
有流体的地方,就会用到泵。 “化工泵,被誉为泵行业明珠,不是傻大笨粗、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 ”柴立平解释,普通水泵漏了、坏了不会造成多大危害,而化工流程泵出现一丝一毫的泄露,就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化工流程泵一旦运行起来,一般3到5年24小时不间断。这对泵的结构、材料、密封、转子动力学等技术的要求极高。
以往国内石化行业所用高端泵大多依赖进口,国内某石化项目此前从日本进口了一套加氢进料泵及液力透平机组,设备进口价在数千万元。仅更换机组中的转子,外方就要价1000万元以上。“一旦国内研发成功,老外便会立刻大幅降价。 ”柴立平说。“总的来说,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工业基础薄弱等方面。 ”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认为,低端过剩,高端缺失,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供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偏差,需要及时调整。
3月30日,记者在应流集团霍山基地的生产车间看到,新一批单晶叶片,正待发运配套GE(美国通用电气)航空发动机。“叶片分很多种类,最尖端的是高压涡轮叶片,承受高温、高压,质量要求极为苛刻,行业里也叫极限产品。 ”应流集团董事长杜应流说,作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关键零部件,叶片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两机”的性能和寿命,产品“按块”供货、“论克”卖。
据了解,2008年以来,铸造行业逐渐结束了高速增长状态,供需关系出现结构性失衡,继续追求规模为主的发展模式,或将陷入恶性循环。
面对铸造行业出现的困境,应流集团积极实施国际化布局和产品高附加值的战略思路,坚持差异化发展,推动企业从数量规模发展模式向质量品牌导向转变,避免在中低端市场混战。
2010年,应流开始布局航空领域时,恰逢国家“两机”战略出台,公司决定主攻“两机”先进材料和核心零部件。随着核心技术陆续突破,GE等国际巨头从技术封锁转向寻求合作。“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更加坚定了我们研发高端、尖端产品的信心,我们将进一步铆足劲头,力争在产品研发上取得更多突破。 ”杜应流说。
“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在‘数量缺口’问题基本解决后,要转向填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缺口’,更好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这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牛弩韬说。
单纯的成本领先优势日渐趋弱,制造业如何打造新优势
——推进核心技术掌控、工艺水准提升,大力夯实质量基础、提升品牌价值,不断研发新品、多出优品、打造精品
扩大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是根本。
3月15日,记者来到安徽安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时,世界第三大活塞公司德国KS公司质量工程师正在现场进行年度例行的供应商审核检查。“公司锻钢活塞产销量国内第一,80%以上出口欧美市场,MAHLE、FM、KS等世界前三大活塞公司都用了我们的产品。 ”安簧机械总经理助理陈建明告诉记者,与传统铝制活塞相此,锻钢活塞能有效解决国五和国六标准发动机对热负荷、机械负荷、摩擦磨损等方面提出的高规格要求,可节省3%左右的燃料,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随着发动机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中国汽车发动机将会有较大的变化,锻钢活塞将会大有作为。”陈建明说,企业2017年生产活塞350万只,今年预计超过600万只,增长7成以上。
目前,企业正在积极实施钢质活塞绿色锻造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安簧机械办公室主任陈毛权介绍,企业将重点发展高强度钢质活塞业务,深化拓展国际和国内市场,保持钢质活塞的技术领先和市场领先优势。同时依托锻造毛坯优势,大力发展活塞机加工,延伸产品价值链,目标到2020年形成年产1000万件钢质活塞生产规模,并实现企业上市。“很多人不知道企业的名字,但我们的产品早已遍布全国。当你打开冰箱门,有六成概率看到我们生产的门封条。 ”安徽万朗磁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良德说。
目前,我省一些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工艺水准不断提升,在许多细分领域,不少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甚至全球市场的引领者。在众多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看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留住客户、抢占市场的关键因素。
刘良德在入职万朗磁塑前,曾在知名家电主机厂从事经营管理多年,见证了家电行业的发展变化。他认为,随着家电业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过去单纯的成本领先优势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竞争要求,新时代、新生活呼唤家电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如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刘良德认为,以“高效率”取代过去的“低成本”,“安徽制造”还有很大潜力等待挖掘。
在成为门封条行业的“冠军”之后,万朗磁塑抢抓冰箱主机业务模块化外包的行业机遇,不断开发冰箱内胆、门胆等吸塑产品,拓展冰箱门体部装等模块化业务板块。 “深度参与产业链,聚焦主业、适度多元,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万朗在行业中的不可替代性。 ”刘良德说。“推进制造业品质革命,最终落脚点在企业和产品上。 ”牛弩韬认为,当前,制造业依靠规模与数量已经难以取胜,必须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安徽制造由大变强,必须夯实质量基础、提升品牌价值,大力研发新品、多出优品、打造精品。
如何从技术、标准、规则的模仿者、跟踪者、遵守者,逐步转变为赶超者、创制者、引领者
——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推动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
提升产品质量,标准起着引领作用。
宝洁、金佰利、强生……安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设备制造企业,却有着全球业内大牌“朋友圈”。
3月14日,记者走进安庆市恒昌机械有限公司。虽然普通消费者对这家企业知之甚少,但其在业内可谓鼎鼎有名。作为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设备的专业制造商,企业已与全球知名品牌卫生用品商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产品出口率达70%以上,出口量逐年递增。
“这些国际大牌为何会选择你们的产品? ”记者问。
“有的品牌也有自己的设备制造公司,但我们的设备在拥有同等质量的同时,性价比更高。 ”已在企业工作19年的副总经理刘心伟说。
“其他竞争对手做不了吗? ”记者又问。“我们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这是与客户共同开发出来的。其他竞争对手绝大多数只能生产通用设备,而我们提供的是量身定制的装备,更贴合客户需求。 ”刘心伟解释说。
据了解,企业从认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始,就坚定瞄准高端市场,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最终实现赶超。截至去年12月1日,恒昌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专利授权182项。由美国金佰利组织的两年一度全球供应商评选中,恒昌公司曾连续两届从75000家供应商中脱颖而出,获评7家“优秀供应商”之一。“质量标准的高低,反映一个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 ”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
化工特种泵对工艺的要求极高,高温、高压、耐磨、耐腐蚀、密封性好、运行平稳、长周期运行等要求,都考验着国产工艺的水平。柴立平说:“这些高标准是无法通过单纯仿制进口设备达到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
华升泵阀坚持“以自主研发解决化工难题实现国产化”,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7.5%以上,矢志创新,不断攻坚克难,截至2017年底实现了多种型号特种泵及零部件国产化,液力透平能量回收装置、大型底搅拌器、焦油渣切割泵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企业拥有授权发明专利近50项,主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项,正在承担制定和报批的国、行标有15项。
“当然,我们的产品并非说完美无缺。与国外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性能并不逊色甚至部分超越,但外观还有一定差距,有待改进。 ”柴立平说。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徽产品、安徽企业、安徽制造将更多地在价值链中高端深度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与合作,从技术、标准、规则的模仿者、跟踪者、遵守者逐步转变为赶超者、创制者、引领者。
省经信委、省质监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支持省内企事业单位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推动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
如何形成企业、管理和社会的合力,更好推进品质革命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质量品牌发展环境
推进品质革命,需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从1999年起,作为冰箱产业上游配套企业的万朗磁塑始终专业于门封这一“微小”零部件。如今,该公司已将工厂开进客户的制造基地里,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家电制造商实现深度合作。
看似不起眼的门封条,是影响冰箱性能不可忽视的一部分。PVC是制造冰箱门封条的主要材料,但长时间使用后,PVC会逐渐变硬、密封效果降低,会造成冰箱制冷效果变差、增加耗电量,甚至对压缩机寿命造成影响。
“把简单的门封条做好并不容易。发扬工匠精神,我们用了7年时间开发以及完善了TPE材料制门封。 ”万朗技术顾问王应民说,TPE触感柔软,耐候性强,加工性能优越,已成为越来越多冰箱企业的首选材料。 “发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推动产品升级,满足甚至引领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
工匠精神,源于企业对产品品质近乎苛刻的追求。
模具安装环节,机械手完成;熔炼环节,自动化浇筑,浇筑时间、温度、转速均由电脑控制、自动化管理……3月14日,在安徽环新集团旗下的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郑子春带记者参观了缸套智能生产线。
在缸套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随机抽检刚下线的产品。记者用手指摸了一个缸套毛坯外表,一旁的郑子春立即拿起这只缸套说,“这一摸,就报废了。 ”他解释,缸套是铁做的,缸体是铝做的,手上汗液导致缸套受污染,后期就会因材料的膨胀系数差异影响发动机性能,甚至导致发动机报废。因此,产品必须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出厂标准。 “我们做到了,即使发动机报废了,缸套还是好的。 ” “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员工素质也要实现同步提升,跟上智能制造发展的步伐。 ”郑子春说,“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
过去,制造业集聚了大量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产业工人,这在带来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同时,也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大幅提升。 “大力培养工匠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不断实现对品质的完美追求,赋予产品和企业长久的生命力。 ”郑子春说。
“对产品要用工艺品的眼光去看待,对制造要有精益求精的追求。”恒昌机械副总经理金昌飞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受到国际知名品牌的青睐,正是得益于企业坚持工匠精神,设计出人性化的产品。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都占到销售收入的6%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推进制造业品质革命,不单是企业的事,而是全社会多环节参与合作的系统工程。 ”走访中,不少企业界人士认为,它需要多种制度配套保障。如在政府招投标中推行“优质优价”,优化质量品牌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企业科技创新所产生的核心利益;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和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链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工业精品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和“安徽工业精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连续四年举办工业设计大赛,每年开发省级新产品400个以上,累计认定安徽工业精品355个。(记者吴量亮见习记者彭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