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 退休教授讲述淮军事迹

17.04.2015  04:35

  120年前的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昨日上午,一场名为“甲午风云”的报告会在合肥市举行,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的退休老教授张兴华作为主讲人,带领众人回顾甲午战争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今天是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的国耻日,当年代表清政府签下这一条约的,是合肥人李鸿章及其养子李经方。张兴华昨天说,虽然合肥李氏在这一段历史中扮演了悲哀的角色,但这终归还是腐朽的清政府无能和沉沦。“有人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但我炎黄子孙并非不战而败。”张兴华说,这场战争中,日军死亡超过1.3万人。“如果我方将士不是勇猛出击,日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死亡?

  昨天,张兴华还展示了他收藏的望远镜、大刀等多件有关甲午战争的藏品。其中,有两把如今已锈迹斑斑,但刀口仍很锋利的大砍刀。“当时清军海军稍强,陆军较弱,武器比较落后,四成到五成的兵器都是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张兴华说。除此以外,他收藏的还有《日清战争实记》等3本书、《日清战斗画报》、甲午战争清军牙山之战木版画等。“当年照相技术还不发达,很多画都是当时战场上的纪实速写,在日本人眼中,清军是勇猛的,画上清军的一兵一卒,一刀一枪,一招一式,看上去都那么惨烈。”他说。在甲午战争中,淮军也是英勇杀敌,长丰人聂士成、北洋水师提督庐江人丁汝昌,都是代表将领,而肥东六家畈一带淮军“仁字营”士兵871人,更是英勇捐躯。“甲午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广大淮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报国精神是要充分肯定的。”张兴华说。

  -相关链接

  张兴华是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的退休教授,长期从事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历史研究、文物收集,其收藏有数百件抗战文物,还在家里自建了抗日文物陈列馆(本报曾多次报道),并数次捐赠文物给安徽省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