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五周年》专题报道:安徽挺起工业强省的脊梁
安徽广播网9月27日讯 (记者:闫少卫)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江淮儿女的拼搏努力,安徽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资源大省,崛起为工业大省,并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阔步迈向工业强省。
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占生产总值比例不足10%。从那时起,加快安徽工业化建设,完成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就成为安徽几代人执着追求的目标。
65年来,伴随着全面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现代工业和通信业体系的建成,昔日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省份,正向工业大省转变,并迈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全省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36.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8928亿元,年均增长14.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
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赵金宝说:“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9.6亿元,增长13.7%,增幅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位次由上年的第3位前移至第1位,这个第一位也是2000年以来第一次站到全国的榜首。”
打开尘封的记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历史镜头,见证着安徽工业65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8年,安徽第一辆汽车“江淮牌”2.5吨载货汽车诞生;如今,安徽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119个国家奔跑着“皖产”汽车。
1977年,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安徽研制成功;而今年1到5月份,我省微型计算机产量就突破了500万台。
1984年,安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拉开了全省兴办“三资企业”的序幕;如今,落户我省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就达到了67家。
……
经过安徽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省不仅形成了分工合理、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而且在重要领域形成了一批产能产量居世界前列的工业产品,“安徽制造”更是大步走向全球。
提起“安徽制造”,就不得不提美菱和荣事达,相信大多数安徽人对这两个品牌都有着深刻的记忆,他们的创始人张巨声和陈荣珍,被誉为中国民族冰箱和洗衣机产业的“功臣”。不过在陈荣珍看来,当时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老百姓实现一个中国家电梦。“家电发展是在老三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新三大件出来了,冰箱、洗衣机、空调。未来三大件是什么啊?年轻人去追求。我们把生活质量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提高了,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梦。”陈荣珍说。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企业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以及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等,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机械、家电、化工、能源、原材料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加速发展。
梳理安徽工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安徽工业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被烙上了鲜明地时代特征。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说:“50年代国家计划经济布局,铜陵马鞍山钢铁有色,叫铜墙铁壁;60年代发展两淮;70年代主要是安庆石化;80时代发展家电产业,当时开放引进,安徽荣事达、美菱冰箱、黄山电视;到90年代,我们发展汽车产业;最近这几年就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今年,我省圈定智能装备、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10大高成长性产业作为安徽工业的主攻方向,并确定了强化项目支撑、保障要素供给、加快创新驱动等一系列保障措施,进行全力呵护。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潘峰大胆预测这十大高成长性产业今后必将成为拉动安徽工业经济增长的最核心动力。“高成长性产业是高新技术和新型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培育好高成长性产业,对于推进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强省有着重要意义。”潘峰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工业这艘巨轮,正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航标,朝着工业强省的方向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