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集中晒秋被游客拍下雨淋场景 当地回应:忘收了

06.11.2014  12:58

“晒秋是让农作物晒干储存,岂能下雨天晒?”连日来,多幅徽州呈坎雨中晒秋照片在网上传播,引发争议。今秋,徽州很多景点及山村景区“晒秋”大热,然场面千村一面,多刻意集中摆放,很多摄影爱好者和徽学专家认为,晒秋是徽州农耕文明的体现,人为设置大规模场面痕迹化过重。此外,雨中晒秋,明显违背了晒秋的本意。

跟风晒秋让风景变了味

“我老家在歙县岔口,一直有秋天晒农作物和果实的习俗。”11月2日,徽学专家、黄山学院教授方利山告诉记者,每到秋天,家家户户将玉米、南瓜、红薯、辣椒、红豆、黄豆、冬瓜、白菜、茄子、萝卜、芝麻等,晒在庭前屋后,场面甚为壮观。后来,随着村里人外出打工,农作物也少了,晒秋场面不如往年。

不过,今年秋季,徽州多个古村落又出现了壮观的晒秋场面。呈坎、南屏、西递、宏村、齐云山等古村落和景区,都在晒秋;阳产、高山、木梨珙等高山村落景点,也在晒秋。

黄山摄影爱好者吴孙民认为,一幅幅晒秋图景斑斓呈现,但很多是跟风,味道有点变了。

弄巧成拙晒秋成了摆设

近日,记者前往呈坎等多个徽州景区,一睹晒秋“红火”场景。在徽州区呈坎古村大广场,上演了各种作物“大全席”。休宁齐云山摆出了晒秋“八卦阵”。黟县西递古村,干脆在进村口刺史牌坊下的广场,摆设了大面积的“牌坊晒秋”图。其他古村及乡村景点,也在屋顶等处布置了晒秋场面。

“拍成画面蛮好看,可看多了,就觉得到处差不多。” 跑了多个景点的徐女士感到有些无奈。

“以前晒秋不集中,现在为了场面好看,会做一些引导。”日前,歙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迎合摄影者的需求,歙县阳产土楼和石潭等地的晒秋,发动一些农户,将农作物摆在显眼位置,组织大家集中起来晒,要求连续晒一段时间。对按规定做的村民,每户会给予10元奖励。其中,周末游客相对较多,要大晒。

去年开始,有些农家乐(乡村餐馆)为了吸引人气,也会买些农作物来,摆设成晒秋画面。

雨中晒秋引来无数吐槽

10月28日,徽州呈坎古村落景区利用村口大广场,布置了壮观的晒秋场景。

10月30日起,当地下起大雨,有市民拍到呈坎景区晒秋的农作物在雨中浇淋。很快,雨中晒秋的照片在网上传播开。很多人认为,晒秋是晒农作物,却让这些农作物淋雨,违背了晒秋本意,也容易让玉米等农作物霉烂。

“我在农村长大,跟随父母春耕秋收,对粮食很有感情。徽州人多地少,对粮食更格外珍惜。”徐女士认为,这种雨中晒秋场面,不仅有悖于农民晴晒雨收的作法,还让粮食被糟蹋,让人心痛。

11月2日,呈坎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村民一直有晒秋习惯。这次,晒的农作物一部分是当地村民的,一部分是景区买的。集中在一起晒,让游客欣赏,拍摄。下大时雨,忘了收回来。南瓜、辣椒等农作物,晒干后还可以食用,景区不会浪费的。

看到网友反应后,景区已将农作物收起来、烘干,今后不会再出现这种差错。

真实自然才是最美的

“晒秋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和习俗。” 有着数十年拍摄徽文化经验的摄影师张建平认为,晒秋和乡村旅游结合,增加了徽州人文景观的内涵,让游客更能感受乡土徽州的特色。

“但晒秋不能做得太过,尽量保持其原始状态。” 张建平认为,晒秋应该是很自然和谐乡村农耕画面。融入景区时,晒秋不能过于刻意大面积集中摆设,甚至做过多人为加工。

原始的、真实的、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如果人为布置,刻意设计景观,反而因人为痕迹太明显,不耐看。 本报记者吴永泉

0

编辑:高勇

资讯标签: 呈坎集中晒秋 雨淋场景 忘收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