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土地托管给农机专业合作社赚得“一地双金”
当下正是“三夏”大忙时节,在江苏省启东市却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少农户把土地托管给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这是启东市推进的粮食生产‘全托管’模式。”启东市农机局农机科主任蔡松平告诉记者,这种农田托管新模式正成为一种趋势,广受农民追捧。
一、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八成以上农村青年在外务工,“谁来种地” “地怎么种”等问题日益突出。为破解这些难题,启东市各地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全托管”。截至目前,该市已培育77家全托管经营主体,经营托管土地总面积达53000亩。
“启东的土地托管以货币型为主,即农民收益通过货币体现。”蔡松平介绍,农民将土地交给“全托管”组织管理,全托管组织向农民支付每亩300~500元不等的土地收益,收获作物归全托管组织所有。
农民从中收取租金,托管方可发挥规模优势,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集约化种植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土地的种植收益。被托管的53000亩土地相当于雇了“保姆”,真正实现了“一地双金”。
启东市出台相关政策,对全托管服务点服务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以补贴的形式给予鼓励和扶持。同时整合各类支农涉农资金,优先扶持“全托管”组织,并在农机购置、库房建设、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2013年,启东市累计补贴各类农机具2106台(套),受益农户及组织1227户,为启东市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补贴资金最多的一年。
启东市还制定了激励农机合作社上星级、提档次的优惠政策。对新评定的三星、四星、五星级农机合作社,分别给予相应等级的奖励,激励越来越多的农机合作社加入到“全托管”阵营中。
二、农民进入“休闲时代”
6月16日上午,汇龙镇鹤群村11组的宋立生到邻居家串门。“往年这个时候一家人忙得脚不沾地,还得购买喷雾器、农药等,农田托管后,这些都可以省去了。”宋立生笑着说,自从把家里的3亩地全部托管以后,除了省心省力,每年还能收取800元左右的租金。
土地放在那儿没有劳力去耕种,就出现抛荒现象。看到宋立生把土地托管出去,省事不说,比自己还挣得多,同村的人都赶紧签了协议。像老宋一样,鹤群村有202户村民把1260亩土地交由小龙农机合作社管理,过上了“休闲生活”。
在小龙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孙孝龙正忙着安排工人种植大豆。“小麦收割已结束,这几天开始种植大豆,我在村里请了10多个帮工。”孙孝龙告诉记者,农民将土地经营权交给合作社,每亩地每年获取固定收益。一些有劳动力的农民返聘成为合作社常年作业人员,就有了土地托管和农田作业双重收入,平均下来每年能多收入3000多元。
“托管服务一方面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因外出打工而无法返乡劳作的问题,减轻了其经济和劳动负担,另一方面为托管方带来了一定的市场收益,可以说是双赢。”蔡松平这样看待土地托管的意义。
在启信农机合作社、锦荣农机合作社,被托管农户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自己种植经营的农户。合作镇周云村的陈辉是个木匠,家里有7亩多地。以前他既干木工活,又帮着妻子种地,两头忙。前年初,他干脆把土地全部托管给锦荣农机合作社经营,安心做木工活,一年净挣20多万元。
三、大户争当“农田保姆”
走进位于合作镇曹家镇村的锦荣农机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机库、油库、仓库、维修间、农药间等划分明确、规范有序的区域。在机库里停放的十几台农机具是合作社理事长朱锦荣的“宝贝”,依靠它们,合作社的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了100%。
从尝试托管18亩地起步,到周边缺少劳动力或外出打工的农民都愿意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全托管。目前,锦荣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农田面积达2800亩,涉及4个镇,9个村,1280户农户。
锦荣农机专业合作社只是我市粮食生产“全托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启东市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全托管”先进典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去年,启东市粮食生产“全托管”共有19家农机合作社经南通市农委验收通过,托管服务总面积16491亩,受益农户1万多户,农机合作社平均每亩年纯收益达到400元以上。
近海镇黄海村的黄海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周边5个种粮大户提供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近两年合作社土地托管开始向周边农户辐射,托管服务面积从2012年的415亩增加到2013年的513亩。今年合作社又投入约12万元,新建库房285平方米,目前拥有库房面积360平方米。
而随着全托管服务的大力推进,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生力军。汇龙镇近江农机合作社使用高产优质种子,按标准规范化栽种,进行高效病虫防治。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近两年,合作社的小麦单产稳定在800斤以上,大豆单产300斤以上,玉米单产稳定在1100斤,全年每亩盈利达500元左右。(江苏省启东市农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