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银行理财经理历数服务“大妈客户”三宗苦

09.09.2014  17:50

  二十岁银行小伙,陪大妈跳广场舞,招来千万存款客户,这恐怕是近期最炙手可热的“大妈经济”头条。9月4日13版报道了《“合肥大妈”变身“小苹果”点亮商家生意的“火火火火”》,不过,合肥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郑敏却致电记者,诉服务“大妈客户”三宗苦……

   忘性大

  收益率越记越高

  大学毕业四年多,郑敏一直在银行做理财经理,卖保险、卖基金、卖理财产品,也算是阅人无数,但最头疼的还要数——“中国大妈”。

  小郑掐指算来,在贵宾客户里,大妈们还真不算少数。如果以50岁为界的话,“大妈客户”能占到两成多。动辄存款数千万的“大妈客户”仅限于花边新闻,能有四五十万的存款就已是“不菲”。

  大妈们多数都临近退休或是已经退休,对于她们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时间。郑敏说,现在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开得也比较扎堆,买个理财产品,大妈们能把各家跑个遍。腿脚勤快不是问题,问题是大妈们忘性大,屡屡把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记错,更要命的是她们总爱把收益率往“高”里记。

  “A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明明收益率是6%,她跑到B银行能记成6.5%。”郑敏告诉记者,每逢此时,大妈们就特爱理直气壮地抱怨,“你看那××银行利率都有6.5%,你们怎么才5.8%?”

  记错收益率的大妈们往往还超级自信。郑敏感慨,如果此时理财经理慢条斯理地跟大妈解释“按照眼下的行情收益率超过6%都困难,根本不可能是6.5%”,则会立即触动“大妈客户”敏感的神经,又是好一番理论。

   爱赠品

  一周拿了四个购物袋

  银行逢年过节依照惯例给客户送点小礼品,表表心意。郑敏说,每到银行发赠品,就一发不可收拾。

  刚“禁塑”那会儿,银行“贴心”地准备了一批可以收起来的环保购物袋。“那种赠品购物袋,成本不过1元多。”郑敏回忆说,类似的免费购物袋备受大妈追捧。她就遇到过特别执着的“大妈客户”。

  “我第一天送了她两个购物袋,第二天她又跑来要两个购物袋,过了一周她又拿了两个。第四次,我只好告诉她没有购物袋了,结果她能特别耐心地等了两个礼拜再度造访,咨询现在购物袋进货了没有?如果你说没到货,她能锲而不舍、隔三差五地继续来问。”郑敏时常被“大妈们”弄得哭笑不得。

  她个人最怕过春节,在去年底中纪委《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下发前,银行都会给客户们送新春挂历。“有的大妈拿了免费挂历要台历,拿了免费台历又挑图案,甚至一并追问有没有春联。”郑敏用最地道的合肥话,一声叹息道——“真是给她们搞伤得了。”

   包打听

  打电话不分昼夜假日

  包打听的“大妈们”也爱八卦,听闻哪家银行优惠,就会四处抱怨,“人家银行都有活动啊,你们为什么不做?”郑敏说,每次听到有客户这样说头皮直发麻。

  与“大妈客户”这种特殊材料锻造成的生物打交道,小郑说,必须要有颗强悍的心脏。大妈们包打听起来,根本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

  去年春节大年初一清早,有个50多岁的大妈客户给郑敏发短信。郑敏原本以为是拜年短信,掏出手机一看才发现,竟然一位贵宾大妈客户要求她爬起来帮忙去充下手机话费。郑敏说,她当时脑袋里就“嗡”的一下炸了,只有一个反应——“晕!服了!真服了U!”

  “我太佩服那个陪大妈跳广场舞的理财经理了,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怎么会感兴趣广场舞?难道是银行揽储压力太大?”郑敏说,她个人极不理解,有点瞧不上这类行为。实际上,银行还有大量的对公业务和贷款业务,“你能指望大妈开个对公账号吗?你指望她从你这里贷款吗?这些都不大可能。”

  郑敏总结说,火热的“大妈经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妈们扎堆炒金,炒比特币,亏的远比赚的多。回看现实中,“大妈客户”忠诚度差,哪儿便宜立马走人,很少讲情面,维护成本高。

  归纳一句吧,在郑敏看来,并不是所有生意经都是“得大妈者得天下”。快人快语的她一句话收篇儿:“大妈客户不好伺候!”

  相关链接

  “大妈经济”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经济意识形态,近几年中国大妈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物种,各大新闻门户时不时地就被大妈们抢去了头条,民众也渐渐接受了中国大妈这个新生词汇。更有媒体评价理财经理经营有方:得大妈者得天下。

  她们“懂经济”,抄底黄金、转战比特币、瞄准国外房产市场;她们会娱乐,没事时跳个广场舞、呼朋引友去旅游;她们精力充沛,家庭财权一把抓、日常家务没少干、一家大小安排妥;她们“够精明”,柴米油盐算得精、国家大势看得清。连海外都关注到“中国大妈”的力量:先称大妈“大战华尔街金融精英”,又说要将“Dama”(大妈的拼音)收入《牛津英语词典》,最近有海外媒体高呼“大妈就是中国经济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