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旅游热背后的名校崇拜
暑假到了,带孩子到著名高校参观旅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著名高校多风景优美,不逊于公园和其他旅游景点,一些高校校园中还有不少很有纪念意义的历史遗迹。到名高校参观,还可以让孩子直观感受大学的氛围,帮助孩子树立在学习上的奋斗目标,激励孩子自觉学习。
对这些名校来说,接待来自中小学校的参观者,能够扩大学校在中小学生中的影响力,向公众展示自己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高校应将此看做一个难得的机会,而不应将其看做负担。作为公共机构,把自己封闭起来,弄得神秘兮兮的,似乎很不恰当。而且,从产权关系来说,高校开门欢迎公众参观,也似乎更为合适,因为公立高校毕竟是公共财产,且不涉及保密问题,安全问题也不突出。至于参观者过多影响了学校和学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想来认真组织和引导,便可解决。比如,合理安排参观线路和时间,在学习和工作时间避开相关场所;学校还可以主动为参观者提供必要服务,像在适当场所集中向参观者介绍学校的历史和成就,提高面向公众宣传的效果。
然而,名校旅游热背后是名校崇拜,这个问题值得注意。显然,许多家长并不冲着名校的风景去的,是冲着“名头”去的,是希望点燃孩子努力学习、将来就读名校的激情。这无可厚非,哪个家长不期待自己的孩子有一块名校毕业证这样的金字招牌?然而,在家长们满怀期待地带孩子在名校参观时,也需要明白,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读名校的机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挤过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读名校并不像很多家长想象的那么重要。读到名校当然很好,但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前程无忧,读不到名校也不意味着就没有希望了。我们看到,在成功人士中,名校毕业生很多,同时,来自各种学校的毕业生都有。每个孩子能力不同,学习成绩好,读到名校,说明孩子善于读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错;学习成绩不好,可能其他方面的能力很强,也很有成功的机会,关键是找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读到适合自己的学校,读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将来做一份符合自己长处的工作,可能比读到名校更重要。
名校游热已经被中国家长带到了国外,每年暑期,国外名校校园中的中国学生和家长也络绎不绝。但国外的父母确实不像中国父母这样崇拜名校,在帮助孩子选择学校时,他们更关注符合孩子的兴趣和发挥孩子的专长。这可能更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和发展,也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后一个方面看,每个层次和类型的高校,都需要有能力、有兴趣和有抱负的青年学子。只是名校办得好,不能说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实力强;所有层次和类型的高校都办得有特色、有水平,才能说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高,才能更好服务学生和社会。
(作者工作单位: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