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招生让22名本校学生拉生源 招进一个给80元

21.07.2014  14:11
导读:小张和小董运气不错,“我俩游说了两天,终于有3名学生在志愿表上填报了我们学校。 ”谈到这儿,小张有些欣喜,“回去把拉来的学生个人资料给招生老师,我俩能拿到240元提成。

6月30日,合肥某民办职业学校大二女生小张参加完期末考试,没急着回安庆老家。再过三天,是高职(专科)院校开始填报志愿的日子。她与同校10名同学要赶赴舒城县。一份特殊“暑期实践”在等着他们——游说当地高考的家庭和高中老师,为学校拉回更多生源。校方煞费苦心地为这场“战役”做着准备,对拉生源的学生先培训,再上岗。

学生拉生源先要培训

出差前一周,该校负责招生的老师给22名学生做了培训。小张说,拉生源讲求“大面积撒网,小面积培养”,学校据此制定“三步走”战略:首先发职校宣传单,让学子和家长对学校初步了解;其次挨家挨户去高考生家游说,告知学校超高就业率和各种易得的奖学金;再次是志愿填报时的对策。

学生走访家庭到天黑

7月2日9时,22名组员分别从旅游汽车站出发,11人一个队,分别前往舒城县和潜山、枞阳等县。小张前往的是舒城县一所普通高中,第二天,安徽省文理科高职(专科)院校填报志愿开始。两个小时车程后,小张和组员们在该县一所高中附近找小旅馆安顿下来。当日下午,组员们两人一组,沿着学校周边多个小区,挨家挨户走访。过程中,招生学生会携带本校的招生宣传册,跟感兴趣的家长及考生交流,有针对性地介绍、拔高学校相关条件。小董说,组员们当天忙到天黑,走访了学校周边7个小区,近百户家庭。半数组员遭吃“闭门羹”。当晚,在枞阳县的小胡给小张打来了电话,抱怨“生源难拉”,小张感同身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