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名“好人”代表委员绘成安徽两会靓丽风景
“大家好,我是‘中国好人’朱晓丽。”“我是‘中国好人’李玲利。”“我是‘安徽好人’董思记。”“我是‘安庆好人’卢萍。”
正在召开的安徽省两会,有这样一道靓丽的风景和发言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
他们中有农民、有教师、有驾驶员、有民警、有投递员,还有环卫工人;他们来自基层,带来很多关系民生的意见建议;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好人”。
根据安徽省文明办提供的信息,新一届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中,各级好人、模范代表共有21人,他们在省两会的各个场合,积极传递最基层群众心声,践行着“履职为民”的庄严承诺。
朱晓丽“中国好人”朱晓丽:增加皖北地区公安编制数
“一直在基层打交道,当选人大代表使命光荣。”身着一身帅气警服,扎着干练的马尾辫,来自利辛县公安局桥南派出所的女所长朱晓丽率先亮出自己的“身份”。她去年当选“中国好人”,如今履职人大代表,两会上,她每次提到“好人”一词时,都能瞬间吸引众多代表们的目光。她说,现在亳州乃至全省给予“好人”很大的荣誉和便利,去年亳州市印发了《亳州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实施意见》,加大礼遇力度,已累计发放好人奖励金676万余元。
朱晓丽代表此次带来的建议案是增加皖北地区公安编制数。她希望能参照皖南地区民警数和户籍人口数量比例,增加皖北地区民警编制数量,尽量做到不空编、不留编。
李玲利“中国好人”李玲利:关注农村环保和农业医疗
记者采访发现,此次“两会”涌现了众多“中国好人”身影。从“中国好人”到人大代表的他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也把这股道德力量融入到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中。
来自蒙城县的“中国好人”李玲利在会场中毫不显眼。但这个十年坚守,用心呵护瘫痪在床男友的临泉县85后女孩用自己的乡村爱情故事感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第一次当选省人大代表,李玲利说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她比较关注农村问题,对农村环保和农业医疗比较关心。她觉得现在家乡变化日新月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和爱人一起在2020年创业脱贫,早日致富奔小康。
董思记“安徽好人”董思记: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来自蒙城县二中的董思记一直在会场奋笔疾书。作为高中教师,他对自己身上的“好人”标签感到由衷自豪。他告诉记者,现在在亳州,好人身份不再只停留在口头允诺上,而是化作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好人之风成风化人,好人品牌凝心聚力,“好人有好报”,“好人不吃亏”。他希望政府下一步能加大对贫困好人的帮扶力度。
这次的省两会,董思记一口气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建议案。建议虽多,但都与“教育”紧密相关。董思记表示,现在年轻教师少,“民师”多,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音体美英教师缺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存在,影响了乡村学校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育公平。他希望,全面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无校籍改革,深入开展“支教、送教”活动,职称评定向乡村教师倾斜力度加大,吸引教师到农村,做到“下的去,留的住,教的好”,真正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安庆好人”卢萍:加强信息化技术优化社区管理
在安庆代表团,迎江区先锋社区党委书记卢萍也是一个“好人”代表。“好人卢萍”不仅是她身上一个闪亮的标签,更成为基层工作中特殊的识别符号。
“居民的事情要当做头等大事来做,因为我们社区工作者本身就是为居民服务的。”卢萍代表关注的问题来自基层,她建议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社区管理,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卢萍表示,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实有人口、实有房屋、重点人群等服务管理对象底数难清、情况难明。信息的不明、不畅,使得社区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也导致各类社会矛盾事件居高不下。
卢萍建议,社区要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对“人、地、事、物、组织、舆情”六要素信息常态化采集上报、流转跟踪,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周东红“中国好人”周东红:一颗匠心,情系非遗传承
省政协委员周东红是一名宣纸捞纸师傅,这位常被人称作“大国工匠”的劳动者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特殊。“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和其他的劳动者没有什么区别。称呼都是次要的,我觉得只要能兢兢业业把自己工作做好,为社会多做贡献,就已经很好了。”
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原本巧合入行的周东红逐渐感悟到了这份工作的苦与甜。宣纸制纸十分辛苦,由于基本上是手工作业,所以对技术要求高,且体力消耗大,环境也比较艰苦,冬天泡水池,夏天烤火炉都是家常便饭。但也正是经历了这些苛刻的条件,宣纸才有了独一无二的上乘品质,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书画大家们的不二之选。周东红高兴地说:“看到那些用宣纸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我心里的成就感真的是什么东西都比不上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周东红最专注的话题,周东红呼吁政府能够为非遗传承者设立职称及配套的奖励制度。“职称是对一个人工作能力的证明和肯定,比提高收入更能激励人。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为我热爱的事业注入活力,让它更长久地传承下去。”
余竹云省政协委员余竹云: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促进安徽经济发展
省政协委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安徽省中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竹云今年带来的提案与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在他看来,装配式建筑具有低碳环保、快捷高效等优点,地方政府应引导传统建筑企业升级,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因为工作,余竹云免不了经常去工地,慰问农民工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一个农民工兄弟曾告诉我,过去在农村种田,一年只能收入几千块钱,现在到城市里打工,一年能挣3万多块钱。钱是挣得比起前多了,但是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没有地位。”这位农民工的感慨让余竹云思索了很久。
2009年冬,合肥市气温骤降,身在上海的余竹云打电话让人连夜为农民工宿舍采购230多套空调;2014年夏天,余竹云再次拿出将近40万元为工地上的建设者们装空调送清凉。除了在硬件设施上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余竹云还带领中环集团组织了“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为全市农民工开展健康体检;为农民工子弟学校捐赠了100万元的教学设备;组织了全市大建设重点项目工地68个优秀农民工家庭免费游览世博……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向技术型工人转变,”余竹云说,近年来安徽省装配式建筑市场虽迅猛发展,2016年就完成装配式建筑500万平方米,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因为利润空间有限、企业能力有限等因素,导致出现发展不均衡、市场主体不足的现象。
余竹云建议,政府应对总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预制装配率达到一定占比的装配式项目给予补贴;企业自发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达到一定规模比例给予奖励;新建装配式构建工厂也应当享受税费减免、土地供给等优惠政策。“上海规定总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且预制装配率达到45%及以上的装配式住宅项目,补贴100元/平方米,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蚌埠市也规定政府统筹用于支持装配式建筑的以奖代补资金,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00万元。好的做法我们就应该推广下去。”余竹云说。(记者黄娜娜顾继月明靓王佳冯凡希史睿雯徐慧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