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推进农业机械化“四部曲”小记
卡车穿行,那是司机在运送农机;马达轰鸣,那是农机手在保养拖拉机;铁锤叮当,那是农民在调校农具……进入3月,在这冰雪初融的广袤黑土地上,随处可见铁犁滚滚弄春潮,厉兵秣马备春耕的繁忙景象。
近年来,吉林省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着手做好了四篇文章,使得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一部曲:保农惠农政策落实
“玉米从种到收对农机动力要求高,一般都选用40马力以上的,80马力以上就更好用了。过去开小型拖拉机,往多了说犁地只能破‘头皮’几厘米深,马力小影响效率,并且后续的农活儿干起来吃力。”在农安县农用机械销售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正在为轮式大马力拖拉机做保养的崔万江,因为可以享受农机补贴,缓解了资金压力,他才有能力购买大马力拖拉机。“自打2月底买了这台拖拉机,我就没闲着。家里20多公顷地,往年10多天的活儿今年一两天就能忙完。”崔万江说。
从事农机经销多年的胡亚楠告诉记者,“2004年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以后,农民选购农机的标准由20马力逐步提高到40马力以上。目前40-100马力的农机在市场上很受农户们欢迎。”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施行的10年间,我省农机装备总量迅速提升,结构也不断优化。2013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11.7亿元,已连续4年超过10亿元。2013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727万千瓦,比上年提高6.7%。大中型拖拉机达到44.05万台,比上年提高11.3%。装备结构由政策实施前的小型半化、低性能、高能耗向高质量、高科技、高性能、低能耗、低排放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玉米、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增速迅猛,分别达到了3.81万台,1.61万台和1.94万台,分别比上年提高32.3%、8.8%和22%,实现了我省农机化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和跨越。
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说:“10年的政策实施,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得以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本增产,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加快了农机化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二部曲:加快推进全程农机化
“农机检修早都完事了,前几天缺的配件和一些易损件也都到货,马上就要开始耕地了。”九台市兴隆镇闫家村农民王志千从2004年就开始养农机,如今,他注册了志千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农机35台(套),耕种土地近900公顷,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按照“主攻主要作物、提升薄弱环节、梯次率先发展、强化引领扶持”的工作模式,我省加快全程农机化的推进力度。去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6%,上升到全国第8位。榆树等10个全程农机化先行示范县玉米、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0%。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连续4年增幅超过8个百分点,2013年首次突破40%,达到了41.6%,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方式。
在农机购置补贴和部、省级项目建设中,不同程度重点向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0个先行示范县、30个产粮大县倾斜,形成共同推进强大合力;对玉米收获机、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实施累加补贴。
三部曲:引领农机合作组织发展
在农机购置补贴和项目建设中加大扶持力度,我省优先向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倾斜,特别是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在农机购置补贴、全程农机化工程建设中优先支持、足额满足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需求;开辟农业机械购置投融资新渠道,采取“首付租机,获得使用权;期满留购,获得所有权”的方式,解决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加快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
重点扶持发展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农机合作社200个;重点打造四星级、五星级品牌服务农机合作社85个。
开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成员的培训,重点培养带头人,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支持鼓励具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探索发展“合作社(大户)+村民”、“合作社(大户)+入股”等运行模式,流转承包土地,整合资金、技术、装备、人才资源,开展“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项目,成为既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
到2013年末,全省固定资产原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达到5800户(个)。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通过土地入股、托管、包租等形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化解了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矛盾,已成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新引擎”,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生力量。目前,全省有近四分之一以上的农机作业由农机合作社承担。
四部曲:新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为了推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普及应用,2013年我省在35个县建立起省、部级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开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通过不断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新机具、新技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从工艺流程、技术模式、作业规范、机具选配、服务方式等方面形成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在全省同类地区可学、可看、可复制。2008年至2013年连续实施深松作业财政补贴,据了解,2014年我省将作为试点,利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
2013年全省农机深松作业面积1465万亩,2008年至2013年累计达到7000多万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739.7万亩;玉米机收面积2455.4万亩;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38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4%,发展势态迅速,已在全省所有县份示范推广,既保护耕地不受风蚀水蚀,又避免秸秆焚烧污染大气,同时促进土壤有机质形成,减少耕整地作业费用,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我省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于文波面露喜悦与信心。今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将达到295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确保达到76%,力争达到77%;水稻机械插秧作业水平达到65%;水稻机械收获作业水平达到76%,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500万亩,玉米机械收获作业水平达到48%,50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发展到6500个。(吉林省农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