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政策“养人”,科技创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会“听话”的鼠标、能帮初学者自主练习的钢琴、能陪护儿童的机器人……12月7日,全国十家党报(网)总编在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参观,看到这些高科技智能产品时,都感兴趣地问在哪里可以买到。
昨日, 党报(网)采访团一行来到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企业参观。
其实,除了这些已经在市面上可以觅得踪影的产品,还有类脑、量子、大数据等“黑科技”和产业也正在合肥高新区悄然生长、成熟,这些都让党报(网)采访团一行感到惊奇。结束一天的走访参观后,7日下午,党报(网)采访团成员还参加了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举办的座谈会,对合肥高新区的发展谈了自己的想法。
很新鲜
党报采访团走进“东方硅谷”
在合肥高新区的盛情邀请之下,12月7日,中国新闻社、新华网、工人日报、浙江日报、河南日报、安徽日报、南京日报、无锡日报、杭州日报等全国多家党报(网)的总编、版面主编、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在合肥进行了一场“黑科技”的探秘之旅。
一天的时间里,党报(网)采访团分别走访、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科技研究院、中国类脑中心、本源量子、中国声谷、腾讯众创空间、新华三、合肥国际人才城等科研机构、高科技公司和人才引进机构,系统地了解了合肥高新区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屏显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党报(网)采访团们惊讶地发现,合肥高新区通过产学研相融合,充分实现科技的产业化,并且已经有了如此完善的产业布局。
体验了泡沫铝、智能鼠标、智能机器人、语音实时转译、AI智能写作平台等高新材料和技术后,党报(网)采访团成员更是饶有兴趣地问起现场讲解人员如何购买。
本源量子公司于12月6日刚刚发布国内首款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7日的采访中,党报(网)记者团的成员纷纷咨询该产品的技术难点、亮点和应用前景,该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在合肥国际人才城,大家则了解了合肥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和目前合肥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成果。
很“养人”
合肥高新区重科研更重人才
7日下午4点半,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举办了一场座谈会,在结束一天的行程后,党报(网)采访团成员分别谈了自己的感受,并结合自己所在地的高新区的发展情况,为合肥高新区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由新安晚报总编辑刁广冰主持。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工委副书记陆平介绍了合肥高新区的情况。据介绍,在全国168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合肥高新区连续4年稳居第一方阵,目前已形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信息安全、智能家电、光伏、汽车及配套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000家。
在走访参观过程中,采访团成员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中国科大等高校的加持下,合肥高新区有了科技创新的基因,而且相关部门和企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资金等资源,让技术能快速转化,实现产业化并形成规模。
科技创新最终要落脚在人才上,源源流入的人才是不断创新的保证,党报(网)采访团成员们认为,目前合肥高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就“很养人”,不过可以向杭州等城市先进的高新区学习,做得更精细、贴心一些。也有成员表示,合肥除了大量引进,还可以凭借本地高校加强培养人才,并设法留住他们。
中新社安徽分社编委、中新网安徽频道总监成展鹏还表示,合肥高新区可以更好地推介自己,通过媒体宣传,走出国内,走向国际,响彻海外。
刘屹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吉祥 朱庆玲/文王从启/图
□精彩发言
浙江日报新闻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逸群:
合肥高新应“双进双出”
合肥高新区确实是一个高端产业集聚的创新领地,和杭州高新区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比如“养人”方面做得非常好,都大力吸引人才,为人才的子女提供上学便利,杭州高新区还为人才的父母提供养老方便。高新区下一步,也应更多地做好外宣,把人才请进来,技术引进来,让产品走出去,产业走出去。
工人日报安徽站站长陈华:
四个方面让人认识“高新”
一提到高新区,能立即检索出一些关键词,比如科大讯飞、中国声谷、综合性国家实验室……我对合肥高新有四个方面印象,步法很快、牌子很亮、声音很响、影响很大。中国声谷,量子中心,高新区这口号一提出,就让人为之振奋。
中新社安徽分社编委、中新网安徽频道总监成展鹏:
让海外知晓高新区成果
可以让合肥高新区的声音、牌子走出国内,走向国际。把高新区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印象,通过我们媒体传播,全方位更好地让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知晓。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普通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让高新区成果、亮点响彻海外。
新华网安徽频道总经理助理鲁金茗:
高新区“日日见”“时时见”
合肥高新区不仅是天天见,还是时时见,每天都有新闻发生,是媒体聚焦的地方。合肥高新区的宣传可以用四个字形容:起承转合,目前,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宣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新区还可以有更多的宣传方式挖掘。
河南日报版面主编郭北晨:
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
走完一趟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的力量,让人激动。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合肥高新区发展迅猛,已经排在全国第一方阵,确实实力雄厚。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高新区的人才引进计划,让人叹服,而合肥的教育也是优势之一,引得来留得住,引增量积存量。让人才留下来,把创新活力激发出来,为合肥高新区贡献更大的动力。
南京日报记者范杰玉:
高了眼界,新了耳目
合肥高新区是创新高地,是高端产业集聚地,这次来是“高了眼界,新了耳目”。比如,在中国声谷看到机器人写作,这对我们记者自己也是警醒啊。高新区的成功,离不开人才话题,有些企业来了高新区后,不愿意走,是因为合肥高新区企业环境好、土壤优沃。高新区利用合肥的高校优势,在产学研打通落地方面做得好,值得外地很多高新区学习。
杭州日报记者邱丹晨:
让政府当好“店小二”
人才是创新、发展科技的核心,人才要如何引进来,留得住,关键要看人才配套,硬件软件相结合。我相信,企业进驻前,会与园区有很多次沟通,政策的完善度和真正实现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人才是否想留下。政府应该是一个“店小二”的角色,服务好人才,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合肥,来到高新区。
无锡日报记者吕枫:
高新区发展潜力无限
合肥高新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潜力。硅谷不是喊出来的,中国声谷,也是如此,它不单是一棵树,种下就完了,目的是让树成长出来,无限发展。要发展,关键在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持续不断稳定增长,我认为有三点: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包容失败。高新区应沉淀下来,营造人才文化,不是当管家,而是成为东家,要把区里所有企业、人才,当成子女,允许尝试,允许失败,能折腾出一个来,就是成功。
安徽日报记者费非:
打出打好宣传组合拳
2019年,我们设想的是用好三个“一”,一是用好党报这一张纸,二是用好安徽新闻网这一新的媒体方式,三是用好安徽日报这一客户端,用融媒体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打出宣传组合拳,进一步宣传好高新区。
赵倩倩 刘屹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吉祥 朱庆玲/文 王从启/图
责任编辑:许大鹏 文章关键词: 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 合肥高新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