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配备地震应急监测仪器 用力跺脚也能捕捉到
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昨天上午,省暨合肥市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在瑶海区和平广场启动,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将于6月起实施,我省将排查治理灾害风险隐患,加快减灾救灾5大项目建设。
地震流动监测台首次展出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合肥市地震局首次展示了一套地震应急流动监测台,引来市民关注。安徽商报记者现场看到,一个绿色迷彩的简易帐篷里,地震局现场工作队的工作人员架设了一整套专业设备,由流动地震计、卫星电话、GPS手持机等组成。在一块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三条地震波形,周围稍有振动,波形即发生变化。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让记者用力跺了跺脚,波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得到准确记录,可见仪器之精准。“一旦发生地震,这台应急监测台就能迅速启动,进行流动监测,采集相关数据供后台分析。”工作人员介绍,地震流动测震台网,主要是为了监视任务区内发生中强地震之后的余震活动,或完成某项监测任务而建的临时测震台站。合肥市地震局目前配备有2套地震流动观测系统,可以在震后快速开展地震现场观测、震情紧急跟踪,为地震震情和特殊事件紧急观测,获取第一手资料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我省将排查治理灾害风险隐患
记者在现场从省民政厅获悉,我省将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有关部门将组织城乡社区,针对辖区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涝、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频发易发灾害威胁,重点排查社区各类建筑和民房、学校、医院、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集中整治。《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今年4月由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将于6月1日起实施。我省还将对现有救灾预案进一步修订完善,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灾害应急响应启动标准,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省减灾救灾委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吴旭军透露,我省将加快“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工程、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工程、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基层防灾减灾特种装备能力工程、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避难场所工程”项目建设,为全省综合防灾减灾筑牢坚固的基础和保障。同时,我省将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部分市、县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重点支持省级救灾物资代储库建设。指导多灾易灾地区完善救灾物资协议储备制度,形成规模适当、供应充足的储备能力,保证救灾应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