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造”南淝河装船通关 尽享贸易便利化

26.01.2015  11:23

  “合肥造”南淝河装船通关,尽享贸易便利化。高高的塔吊、堆码整齐的集装箱,千吨货轮顺着南淝河徐徐驶来。 1月10日,记者来到繁华大道东侧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领略到现代化港口的井然有序和忙碌高效。上午10时,一艘装载着220台“合肥造”江淮轻型卡车的88个标箱装船作业完成,即将驶离合肥港,经过“合肥—芜湖—上海”外贸中转航线,在上海洋山港集并后,经过近30天的航程到达目的地伊朗阿巴斯港。

  江淮汽车国际公司党委副书记吴如浩说:“江淮汽车从合肥港集装箱码头直接出口,平均每年出口集装箱量约1.5万标箱,每标箱可节省300元,每年物流成本降低约45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出口近6万标箱,累计节省约1800万元。 ”

  更多的合肥本地企业选择就地通关服务,降低物流成本。 “之前,合肥企业一直要靠汽车运至芜湖或南京港,运输成本高、费事,还污染大,加重公路运输重负。 ”码头副总经理姚中奇说,仅2014年合肥港码头一年就能为合肥外贸企业省下3000万元的运费。

  与公路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相比,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运价最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最少。随着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建成,合肥至芜湖、南京等外贸内支线的开通,运输成本和低碳成本的优势更加明显。

  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正发表示:“我们坚持建设与运营并重,船、港、货联动,全面加强与上海、芜湖港的战略合作,促进集装箱就近下水,打造合肥水运大通道。 ”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作为合肥经济圈唯一外贸集装箱码头,自2010年12月投入运营以来,千吨级货轮首次从这里起航,走向世界,成为合肥经济圈工业原材料和成品进出口最便捷的通道,实现合肥通江达海的梦想。仅用不到4年时间,就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积极争取应有位置,成功跻身国际通商口岸行列。据统计,2011年开港首年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5万标箱,创造了我国内河港口开港首年集装箱吞吐量的最新纪录,并以2012年突破7万标箱、2013年突破10万标箱、2014年突破15万标箱,以连续4年超40%的增速位居全国内河港口集装箱增速前列;2014年10月9日,正式获批合肥水运二类开放口岸;年底,投资超过5亿元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投入使用,集装箱年吞吐能力从10万标箱增长到60万标箱。 “合肥地区航道通行的‘瓶颈’今年有望彻底打破。”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总经理姚永华介绍,目前已实现24小时通关、24小时装船作业、24小时不停船过闸,保证国际物流链的运营效率。先后完成合裕线Ⅲ级航道升级改造和巢湖、裕溪2座2000吨级复线船闸建设。如今,总投资近20亿元的合裕线航道四改二升级改造工程即将竣工,届时合裕线航道可常年通行2000吨级以上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