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贫困人口最高将获25万元大病保险补偿
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在农村有部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合肥市开展“贫困人口医疗补充商业保险试点”,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探索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和返贫贫困人口脱贫的特惠政策,填补了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特惠政策的空白。
昨日,记者从合肥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上获悉,《合肥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补充商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获原则通过,贫困人口保险期内最高每人每年可获25万元补偿。“这是一个花小钱办事的好事情。”合肥市长张庆军表示,如果试点做得好,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医疗补充商业保险。
投保费用由市县两级财政分担
根据《工作方案》,合肥市参保对象为各县(市)所有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
他们参加商业保险,今年的筹资标准为50元/人/年,这个投入无需贫困人口个人承担,而是由市、县(市)财政按1:1比例承担。
贫困医疗费用的补偿顺序为: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政府专项救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住院费用和特慢性病门诊费用,经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政府专项救助补偿后,由个人自付的合理医疗费用(含目录外医疗费用)全部计入补充保险补偿范围,按比例补偿。
每人每年最高可获25万补偿
根据《工作方案》,贫困人口参加医疗补充商业保险,最高可获得每人每年25万元补偿。
具体的补偿标准为:补充保险起付线为2000元/人。分5段进行补偿,2000元(含)-1万元按50%比例给付;1-5万元(含)按60%比例给付;5万元-10万元(含)按70%比例给付;10-20万元(含)以上按80%比例给付;20万元以上按90%比例给付。保险期间内封顶线为25万元/人/年。
据初步测算,此项政策的实施,可使贫困人口的医疗实际报销比例在先行基础上提高20%以上。这是合肥在全省和全国省会城市率先探索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和返贫贫困人口脱贫的特惠政策,填补了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特惠政策的空白。
今年底全市112个贫困村全部通上自来水
今后,合肥贫困村居民将实现水、电、住房、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升级”。
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会上获悉,合肥将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加大贫困村贫困户农村饮水巩固提升投入,到2016年底,全市112个贫困村实现自来水“村村通”,解决22.028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电网将更加“稳固”,到2018年,解决合肥市贫困村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提升。
到2016年,还将全面完成合肥市5215个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
另外,2016年,合肥农村低保标准市定指导线调整为年人均不低于3266元,高于当年国家扶贫标准,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的差距。
贫困家庭幼儿可免费乘坐幼儿园校车
合肥还将对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扶贫”,拿出不少“真金白银”的办法。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园幼儿给予补助,在省定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确保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无辍学现象。
为满足农村学龄前孩子的教育需求,还将促进农村幼儿园运营,积极探索贫困村所在乡镇中心幼儿园校车补贴的有效办法,对贫困家庭幼儿实行免费乘车,从而缓解贫困村幼儿入园难问题。
另外,合肥4县1市省示范高中在招生时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给予倾斜。还计划将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住房保障范围,力争到2020年,解决乡村教师居住困难问题。
2017年底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一座旅游厕所
合肥将深入推进乡村“厕所革命”,争取2017年底,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一座旅游厕所,所有乡村旅游厕所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建设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开通合肥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到乡村旅游点的直通车。
同时,合肥还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3年治理行动,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到2017年,贫困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到2020年,贫困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显著提升。 晨报记者刘淑
-相关新闻
合肥将废止多项“招投标”规范性文件
昨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合肥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上获悉,为使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更完善,合肥市对招投标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梳理,并计划废止19件。
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现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市政府、市公管局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现行规范性文件共有77件。
“依据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是否符合深化改革的要求、是否符合公共资源交易发展需要,对文件采取保留、修订或废止等措施。”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清理之后,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规范性文件拟保留32件、废止17件、拟废止2件、拟修订26件。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刘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