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警方提醒防四类电信网络诈骗

25.09.2015  13:01
        近期我市接连发生以“电话冒充公检法”、“电话冒充银行、淘宝等官方客服”、“网络兼职招聘”、“冒充QQ微信好友”四类手段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合肥警方及时总结了这四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手法及防骗攻略,请广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识,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案件一:电话冒充公检法诈骗
  当前,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来势汹汹,我市不少市民中招,骗子冒充公安、检察院等国家司法机关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声称受害人的身份被冒用或者受害人涉嫌经济犯罪,要求配合司法机关工作,诱骗对方将钱财转到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账户。
  案例:2015年8月22日,合肥市民周某报警称:其于2015年8月12日9时接到95588(使用改号软件)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周某名下有一张信用卡透支了1万余元,周某回想自己从未办过该信用卡,对方称如果不是周某办的信用卡,可能是别人冒充他的信息办的卡,叫周某报案。
  紧接着,对方将其转接至上海公安局,对方自称“徐警官”,称其一张卡涉及重大洗钱案,中央领导督办案件,要周某全力配合案件的侦破。
  随后一个0215972××××(同样是改号软件,受害人通过114查询为上海某公安分局电话)的号码打来,电话那端的“警官”以其身份被盗用,不法分子利用其身份信息犯下重罪为理由,并给周某一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站(虚假网站,IP地址显示境外),周某在“网站”上一看,发现自己的“通缉令”挂在网站上,对方又要求周某不要跟任何人说,包括周某家人(理由是案件在保密阶段,如果走漏消息,周某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最后,嫌疑人以保密为理由要求周某前往宾馆电脑进行操作网银(其间要求周某不挂断电话,防止周某向他人求助),周某在进入对方提供的网站后,周某电脑就黑屏了(其间周某不慎下载了远程控制软件),在对方要求下连按数次U盾OK键,先后骗取周某29600元钱。
  作案手法
  该类作案手法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通常会瞬间击垮一些市民的心理防线,进而作案得逞。
  第一招:冒充民警、检察官等身份,心理恐吓
  实施诈骗的过程中,不法分子通常会冒充民警、检察官等身份,告知受害人和贩毒、洗钱、非法集资等让人闻之色变的刑事案件有关,请受害人联系某某电话号码,之后,所谓的“公安民警”、“检察官”、“工作人员”粉墨登场,以“保护银行卡资金安全”等理由,让受害人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再利用其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和对政府的信任,一步步诱导其转账。
  第二招:骗子利用“改号软件”进行欺骗
  骗子会“”上了某些看上去很正宗的电话号码,比如95588、10000、10086乃至120、110等,用这些号码诈骗,很容易让市民信以为真,放松警惕,导致受骗。目前这种骗术是利用了手机改号软件,让来电显示随意设置成各种号码,而这种改号软件的一个软肋就是回拨时不会打到“10086或10000号”,而是会打到改号软件真正的使用者那里,所以一回拨,就可知真假。
  警方提醒
  当你接到陌生的电话、短信务必做到“三不”,基本上就不会上当受骗。
  一是不轻信,就是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应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未接的可疑电话短信提供的陌生电话号码。
  二是不透露,就是要筑牢自己的心理防线,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三是不转账、汇款,要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或自称“公、检、法、银联”提供的“安全账户”转账、汇款。
  四是不随意安装不明软件,该类软件往往包含木马病毒,盗取受害人信息。
  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案件二:网络兼职诈骗
  找兼职的朋友越来越多。当你看到“网络兼职,100元/天;淘宝刷单,坐在家里就能赚钱……”之类的兼职广告时,你必须高度警惕。因为赚钱机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案例:2015年8月,大学生小李一直想找个兼职,一日他在某QQ群中看到有人发布“高薪兼职,日赚300”的信息,遂与对方联系。对方自称是做“淘宝刷钻平台”,小李只需要去指定的淘宝店铺购买充值卡,对方会把货款退还给小李,确认好评后,小李将得到一定比例的佣金。购买次数越多,佣金返还比例也越高。小李按照对方要求购买了充值卡后要求对方返款,但对方要求小李将充值卡的卡号和密码截图发送过来以验证小李确实购买了充值卡。小李未加思量便将充值卡的卡号和密码截图发送给了对方,但对方以小李的操作尚未满足返款条件为由,拒绝返款给小李,并一再要求小李继续刷钻,以满足返款条件。小李感觉自己可能被骗,想立即使用充值卡以挽回损失,但拨打充值电话后被告知,充值卡早已失效。
  作案手法:
  第一招:要求有流动资金,刷带过程中会“卡单,掉单……”要求有自己的可流动资金,用以购买商品。他们会叫你用自己的钱先付款,然后再将购买商品的钱款和你的佣金打给你。但等你付完款之后呢?有如下几种可能:一、他们直接消失,把你拉黑。二、一直借故拖延要你再做几单一起返还。三、借口卡单,借口没收到账款要你重新拍。不论哪种你都肯定是被骗了,他不可能还你钱的,所谓再拍几单一起返只是为了多骗你钱!
  第二招:不确认收货,虚拟物品交易。以不确认收货来取信于你,但是却让你购买虚拟产品,你拍下之后,他就会让你将账号和密码发过去以确认你真的拍下了,如果这时候你将账号和密码发过去了,那么你就被骗了!还有那种自动发货的虚拟产品,只要发出去了,就不能退货了:如话费、游戏点卡、q币等。因此凭借上面几点,我们就能够区分兼职的真假。
  警方提醒
  1.用虚假的交易方式刷店铺信誉本身就是具有欺骗性质的行为,虽然很多皇冠店早期都有刷单的经历,淘宝官方已多次发出提醒,称淘宝明文禁止刷信誉,类似的兼职招工都是骗局。
  2.几乎所有通过截图方式证明交易成功的要求都有很强的欺诈嫌疑,真正卖家完全可以通过查看交易记录来证实交易是否成功,而不会要求别人发截图。
  3.“卡单”、“掉单”、“付费激活订单”等几乎都是欺诈专用术语,见到此类词语,基本可以断定对方是骗子。
  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案件三:电话冒充官方客服
  案例一:诱骗买家去ATM机接收“退款
  市民李先生在一家网店抢购了一件3000余元的名牌大衣,刚付款他就收到一条短信:“亲,您在网店购买的商品由于系统升级导致失效,请联系客服400-106-1169办理退款等业务。”李先生不假思索地拨打过去。“客服”说,因为系统原因网购失败,将办理退款。由于系统现在正在升级,退款要退到客户的银行卡上,并询问王先生附近是否有农业银行的ATM机。王先生后到ATM机上按其提示操作,随后发现卡内3000余元被转走。
  案例二:信息泄露,成诈骗目标
  石先生在某网站购物一个月后,接到自称是客服的电话,详细报出其购物时间、单号、物品和收货地。对方告知他,由于工作失误,网站将其添加到批发商户中,每年都将收取9600元的管理费用,建议他取消。对方称,银行会主动联系他并指导取消业务。在随后的操作中,石先生银行卡里的钱被骗走8万余元。
  作案手法
  第一招:非法获取信息,筛取目标
  诈骗分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市民的信息,包括购物、订票等留下的个人信息,设定剧本,针对性进行诈骗。
  第二招:以退款、补贴、补助等理由,诱骗市民上当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购物者联系方式,之后,冒充网站客服、工作人员,以提升信用卡额度、网络升级、网站出现故障等理由,谎称为购物者退款,将网址发给购物者让其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行骗或伺机行骗。
  警方提醒:
  一是当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向相关部门咨询核实,或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切不可麻痹大意盲目轻信。
  二是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对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网站、链接、问卷要保持警惕,重要信息不要随意泄露。
  三是日常生活中遇到来历不明的电话时要谨慎,当谈话内容涉及到钱款、银行账户的,应拒绝交谈,以免上当受骗。若有任何疑问,请及时拨打110咨询。
  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案件四:冒充微信、QQ好友诈骗
  案例:微信、QQ是广大市民非常普遍的通信方式,但便捷的信息网络逐渐改变人们沟通方式的同时,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随之升级。冒充QQ好友诈骗屡见不鲜了,当前,冒充微信好友诈骗也日益增多,近日,就有骗子通过盗取用户的QQ密码,以登录手机微信的方式冒充好友进行诈骗,让广大市民防不胜防。
  2015年6月,家住经开区的小石来到派出所报警,称其被一个微信好友骗取了人民币4800元钱。通过进一步了解,民警获悉,小石一直以来都有玩微信,6月23日这天中午,小石微信里的一个好友忽然发来信息寒暄了几句后,便提出向她借钱。因这个好友与小石曾是高中同学,关系不错,见老同学提出借钱小石也并未起疑。随后,对方发来了一个银行卡号,当天下午,小石便向“老同学”提供的银行卡号汇去4800元钱。可当小石打电话告知“老同学”,却得知其QQ密码被人盗取借机向好友发送借钱的诈骗信息。
  作案手法
  第一招:假意寒暄,目标借钱
  不法分子盗号后,通过聊天记录及备注名初步判断对象,确定沟通方式及内容,随即发QQ或微信,要求受害人打钱汇款。
  第二招:碍于情面,汇款前未核实情况
  骗子通过QQ、微信诈骗最关键的就是利用受害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汇款前打电话进行核实,被骗的市民往往草率或未意识到被骗,最后汇款打钱被骗。
  警方提醒
  一是该类案件嫌疑人利用微信聊天工具,通过冒充受害人好友的身份向受害人发送信息,以借钱的形式进行诈骗,广大市民要增强防范意识,对于任何人发送的汇款信息务必保持警惕。
  二是微信、QQ可以很方便地发送语音及视频对话请求,为确保微信为本人使用,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视频对话的方式来验证好友的真伪,以避免遭受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