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荣膺“杰出绿色生态城市”称号
刚刚拿下“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的重量级奖项,昨天在合肥经济圈党政领导第五次会商会议特设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大讲堂”互动环节上,合肥的“新身份”成为了会场热议的话题。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表示,获此殊荣,合肥的努力赢得了肯定,环境治理也为合肥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当晚,由联合国环境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香港环境保护协会、澳门环境保护协会、台湾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合肥市作为中国省会城市唯一获奖城市在本届评选活动获得“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称号。
该项评选活动历经逾6个月的层层甄选,共计16大类的环保杰出成就奖项,由包括中国电力、新鸿基等50个两地机构及个人分别夺得各项殊荣。昨天的会商会现场,吴存荣应主持人邀请发表“获奖感言”,他表示,获此殊荣,不是合肥做得最好,而是合肥的努力赢得了肯定。
吴存荣坦言,这几年,为了弥补环保的欠账,为了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合肥市委、市政府在行政区划调整以后,集中力量对巢湖进行治理,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合肥的一项光荣任务。行政区划调整后,按照统筹发展的理念,合肥对巢湖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为合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安徽区划调整,合肥独拥巢湖,实现通江达海;2012年,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横空出世。2013年,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接连启动。2014年,合肥滨湖森林公园获批国家级森林湿地公园……作为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合肥在发展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正在打造一条城湖共生、湖靓城美的发展新路,朝着‘有山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宜居宜业现代化特大城市迈进。”这是组委会在颁奖典礼上对合肥获奖的评奖词,这也充分肯定了合肥多年来在巢湖治理、滨湖湿地、电动汽车推广等环保生态工作上不遗余力地投入和坚持。
与此同时,合肥市长丰县还获得了“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示范县”称号。
6月7日,在合肥经济圈党政领导第五次会商会议中,合肥经济圈各市(县)委书记论剑经济圈内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
淮南市委书记方西屏:山水园林风注入老城新活力
“加入合肥经济圈以后,在合肥经济圈的向心力下,淮南得到极大发展,但也面临城市的改造。简而言之就是三区改造,塌陷区、棚改区和旧城区改造。”淮南市委书记方西屏表示,淮南的三区改造总共涉及到90万人,都生活在这三区中,几乎等于淮南市三分之一人口。“我们将把三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来对待,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
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关注城市更要关注农村
六安是革命老区,2012年六安市还有128万人口在贫困线以下,到今年也还有近百万人口生活在贫困中。
“我们的新型城市化一定要把这百万人口作为关注的焦点,不仅关注城市更要关注农村,不仅关注城市里的精英群体,还要关注贫困群体,这是六安面对的现实,离开这个现实无从谈城市化。”孙云飞说。
滁州市委书记李明:苏滁产业园探索新型城镇化成功案例
怎么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滁州已有成功的案例——苏滁产业园。滁州市委书记李明介绍,苏滁产业园由苏州和滁州两市、江苏和安徽两省、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共建,30多平方公里高水平整体规划,高效能地一次性建设到位,把规划一次性到位。居民就近工作、就近生活,既有休闲设施也有文化享受。
桐城市委书记胡红兵:积极主动融入合肥经济圈
谈到桐城的发展,桐城市委书记胡红兵表示,桐城市隶属于安庆,但安庆市整体上不是合肥经济圈城市,因此桐城市需要在两个市之间找准定位,“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曾对我说,你们要积极主动融入合肥经济圈,你们发展起来了,对安庆发展本身也是推动。”
定远县委书记邓斌:新型城镇化交通需先行
圈内互融可以促进定远的城镇化,但交通必须先行。“合肥经济圈最大收益可能是城市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通互联,最主要的还是交通的互通互联。”下一步,定远将积极对接与肥东县、长丰县等县际联通道路建设,积极对接合肥-定远城际铁路、定远-新桥机场快速通道项目,合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专家建言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充分借鉴东部经验教训避走弯路、减少失误
昨天上午,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向合肥经济圈内各市(县)委书记分享了一场新型城镇化发展讲座。李铁表示,合肥经济圈要加强合肥的产业集聚作用,带动圈内共同发展。
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覆盖,两大过程构成了城镇化的定义。李铁表示,合肥经济圈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一是东部地区包括土地、劳动力、环境在内的发展成本上升,合肥经济圈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二是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让合肥经济圈发展拥有更多政策利好;三是合肥经济圈后发优势明显,可以充分借鉴东部地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减少失误。不过,合肥经济圈要取得更大发展,仍需要不断加强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作用,同时政府要做好规划,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此外,更好地推动市场、人才等要素的流通。(合肥在线-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