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圈推进社保一体化 公积金实现异地互认
新华网合肥11月3日电 在合肥经济圈生活的居民,无论是异地办社保还是购房,都会更加便利。记者今天从合肥经济圈第二次常务副市长协调会上获悉,合肥经济圈公积金异地互认、异地购房提取、异地贷款等业务正式启动实施。未来,合肥经济圈各市将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产业合作、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人才交流与培训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
办理异地公积金贷款92笔
在社保一体化方面,合肥市已于圈内其他四市开展了工伤认定案件的协助调查或委托调查,建立了经济圈城市内劳动能力鉴定专家互助机制。积极推动圈内统筹地区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的协查协办,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可在居住地街道(乡镇)办理认证手续,认证结果可以在圈内社保经办机构之间传递。
另外,合肥经济圈还建立了失业保险无障碍跨地区领取机制,就业参保后失业的人员,失业前所在用人单位和本人户籍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失业人员可以选择在原用人单位失业保险缴费地或户籍所在地领取失业保险金。
在合肥经济圈,居民异地贷款买房将会更加容易。在公积金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方面,合肥市制定了《合肥市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操作流程》,与各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城市间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合作健康发展。据了解,公积金异地互认、异地购房提取、异地贷款等业务均已在合肥经济圈内正式实施。截止今年9月底,共办理异地贷款92笔,缴存金额共2809.7万元。
累计投入2600万合作共建蔬菜基地
近年来,合肥市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和合作共建力度,在与六安市寿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霍邱县合作共建的基础上,2013年又与定远县、颍上县、岳西县、桐城市开展合作共建,目前开展供合肥蔬菜基地合作共建县(市)已达9个。2014年合肥市安排合作共建专项资金630万元,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600万元,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达13万亩。2015年安排合作共建专项资金800万元,共建面积1.87万亩。
为让更多农产品进入合肥市场,合肥市农委积极协调周谷堆市场和大型超市、商场,多次组织农超对接、农商对接活动,设立皖西优质农产品经销专柜、批发门市部等,下一步将协调设立更多专柜,进一步畅通经销渠道。
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有序推进
相比以往,合肥经济圈各市的交通将会更加便捷。记者从协调会上获悉,目前, G206合淮路改建合肥段主体工程已完成;G206合安路改建合肥段今年8月份完成;合六南通道已完成初步设计编制;S316庐城至桐城段改建完成方案设计;S101合相路改建合肥段完成方案设计,团肥路(二期)改建路基工程、G346军二路合肥段施工工程等一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禁止黄标车相互转籍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合肥经济圈各成员将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治工作。比如,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前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加快推进、三期工程全面开工;建立大别山生态补偿机制,合肥市拨付六安市4000万元作为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六安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也已形成初稿;合肥市联合淮南市开展秸秆禁烧联合执法;联合安庆市处理白荡湖流域跨界污染纠纷,等等。
为加大治污力度,合肥经济圈内城市已将二手车转入标准提高到国四,同时,禁止黄标车相互转籍,通过禁行、发放补贴等措施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合肥市还编制了《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核两基地”布局,取消环评、污染源在线监控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备案,放开市场限制,推动经济圈环保产业发展。
金寨县将建大数据中心和光伏基地
合肥经济圈产业合作亮点纷呈。合肥市将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和IC之都,加快打造“中国声谷”和全国软件名城;推进量子通信京沪干线等建设,加快创建引领全国的未来网产业基地;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园积极承接京东方及其关联的家电等产业配套企业;六安市多家企业为合肥市家电企业提供各种零部件,舒城杭埠电子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合肥市积极牵线搭桥,推进圈内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产业与已合作的企业巩固和深化产业配套协作。目前,合肥正在积极谋划,在金寨县建立大数据中心和光伏基地,将合肥市光伏产业转移至金寨,支持科大讯飞等信息龙头企业在金寨建立大数据中心。
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朱策表示,下一步合肥经济圈各市将加强合作交流,加快推进社保一体化、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人才交流与培训合作进度。同时,还将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为圈内各市开展合作和编制经济圈发展规划项目提供支撑。(李东标余宇婷)
[ 编辑: 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