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站最后两对绿皮车7月10日和20日将“退役”

02.07.2014  18:21

  老式保温桶为旅客提供开水

  上联:“啤酒饮料矿泉水”;下联:“花生瓜子八宝粥”;横批:“脚,让一下”。

  这副对联描写的主角,属于“绿皮车”。

  7月20日以后,若是想在合肥站再多看“她”一眼,怕是只能到博物馆,或是在电影院里回味了。

  昨天,7月1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超过一半为动车组列车。同天,中国铁路跨局运行的最后一趟绿皮车(郑州-温州2194次)跑完了自己的“告别之旅”。

  记者从合肥车辆段获悉,根据计划,本月,从合肥站始发的最后两对绿皮车(往返淮北K8359/8360、往返宿松K8391/8392)将彻底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空调车。

  调图后,合肥火车站将开行旅客列车128对,动车组就占到了77.5对。这也意味着其中有六成为风驰电掣的动车组。在动车“子弹头”身形的映衬下,绿皮车成了“慢”、“旧”、“埋汰”的代名词。而它却凭着每公里不到1角钱的实惠,从不讨农民工和学生族的嫌。

  时速高达300公里的高铁,确实“后生可畏”。但倘若站在一名额头刻满风霜、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面前,人们除了敬意,只有敬意。

  绿皮车,“载”君千万里,也终须一别。

  这一别,它鸣响了“绝唱”的汽笛,满载着国人半个多世纪的绵长记忆,远去兮。

  绿皮车里玩耍的孩子

  体验——

   22块5从合肥坐到宿松将成历史

  K8391/92次:合肥站始发的最后一对绿皮车

  清晨6:20,大雨滂沱,16节车厢的“绿色长虫”K8391次列车缓缓驶出合肥站。7月19日,这趟开往宿松的短途列车将成为合肥站历史上的“末班”绿皮车。如今,离别倒计时启动,斑驳的绿色车厢还剩下最后18天的服役期。

   装备:摇头扇保温桶和煤球炉

  暑运大幕再度揭开。今天大雨,22摄氏度,是三伏天里乘坐“绿皮车”的最好天气。

  满座118人的车厢里,12台浅草绿的摇头扇沿着顶部的中缝一溜排开。它们整齐划一地360度旋转,一刻也不停地发出“嗑吱嗑吱”类似小马达的声响。

  在3号车厢,上了年代的电扇们,有的掉了中央深红色的火车头标识,有的干脆换成不同规格的白色摇头扇。在已然来临的桑拿天,这些摇头扇是绿皮车厢里唯一的“制冷器”。

  幸好今天大雨,车厢里不闷也不躁。

  “这车估计跟我差不多岁数,从我记事起就是绿皮车。”3号车厢的乘务员王凤华,身材微胖,有着一副邻家大婶的嗓音。她依靠在车厢旁,对记者说道。今年,她50岁。王凤华说,在绿皮车上,到站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烧”(煤),降温基本靠“扇”,想喝水只能找保温桶,而且是“每隔一节车厢才有一个”。

  在夏季的绿皮车上,气味仍是人们最大的敌人。尽头厕所挥发出的恶臭味,即便坐在车厢中间也时不时就来侵扰你喘息的鼻翼。这时,抹点风油精、清凉油在鼻孔前,是驱散恶臭的良方。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