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温度” 从细节感受这座城市的幸福
连续4年入选“幸福城市十强”,其中还有两次位居榜首——要问合肥人的幸福指数几何,客观的大数据就是明证。今年3月初,央视财经频道正式发布《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国民大数据,并公布“幸福城市十强”,这一次,合肥又拿了个“状元”。
从2011年至今,合肥市十三大类民生支出累计投入1830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比重近八成。早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的民生工程,八年间,从最初解决“生活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再到全面涵盖“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等热点问题,惠及面超过700万人,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义务教育城乡全覆盖,殷实的民生保障让合肥百姓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来到合肥:从一个安居梦开始的幸福
三年多前的除夕夜,上海姑娘徐文秀在吃完了年夜饭之后,与父母不辞而别。这位坐在轮椅上的姑娘,大胆地奔向了开往幸福的列车,激动地奔向合肥——这里,有与她相知相恋的小伙子钱军,是她所憧憬着的美好生活开始的地方。
来到合肥后,俩人兜兜转转、四处租房住,“因为坐轮椅,只能租一楼的屋子,就是毛坯房也得几百块钱一个月,我们俩在淘宝上做客服,月收入加起来只有千把块钱,生活压力很大。”
这种境况在去年得到了彻底改观。2014年12月,户口在合肥市瑶海区的钱军盼来了当地廉租房项目“和居苑”的钥匙,夫妻俩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稳定下来的家。
钱军、徐文秀夫妻俩的“安居梦”,正是合肥市不遗余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缩影。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汪菊喜介绍,2014年,国家下达合肥市的目标任务是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4937套(其中公租房4000套、棚户区40937套);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0000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900户,“截至当年10月底,各项目标任务均已超额完成。”
普惠式民生:财政为教育和医疗“兜底”
在一座城市里工作和生活,医疗、教育,无疑是每个普通家庭都要面临的实际问题,也直接决定着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合肥,财政为普惠式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兜底”,足以令万千家庭沐浴到幸福的春风。
去年,合肥市财政局民生办委托第三方对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中期、年终绩效评价中,教育民生工程全部被评定为“优秀”。来自合肥市教育局的数据也显示,去年,合肥市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九年间孩子上学都不用花钱,仅此一项的资金投入就达到了10492.4万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65.37万学生。此外,全市范围内还有16万余高校中职学生享受到了免学费和助学金的政策。
在合肥市大力推进的各项卫生民生工程中,“病有所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贯穿始终。2014年,合肥城镇医保参保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医保报销水平逐年提高。以财力投入保障为主的大病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实施,截至目前,实际赔付资金超过1000万元,理赔结案近7000起。
老有所养:百岁老人的幸福晚年
当一部《老有所依》火了电视荧屏,日益凸显的养老问题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对于现年102岁、住在包河区振亚老年公寓里的陈芳老人来说,被照顾得很周到的晚年生活,让她布满皱纹的脸上始终带着笑意。
“我在这住了一年多啦!大女儿在美国,儿子已经退休在家,孙子们每个星期都来看我,日子幸福着呐!”陈芳老人告诉本网,她住的是酒店式单间公寓,除了几样简单的家具是从家里带来的,其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拎包入住。
“为了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2014年以来,合肥市不断加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创制力度,提高各类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补贴资金。”王锡友举例说,除了对养老机构建设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民政部门还对收住失能失智、低收入老年人的每人每年给予运营补贴,不断规范养老机构服务的活动,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能力。
幸福城市:温婉的合肥令人心动
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看来,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光环之下,“幸福合肥”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幸福城市有很多的指标,首先就是环境的问题。现在我们对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看重,大家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看看天气好不好,看看空气有没有雾霾。第二个方面是衣食住行,现在饮食上大家都觉得还好。相对来讲,合肥户籍的本土居民基本上都有房产,这是咱们合肥人幸福的重要原因,所以他能够拿到钱就花,感觉很幸福。住的问题是城市重要的‘门槛’,现在大形势上房价总体涨幅趋稳,合肥估计也要稳定一段时间,这对于解决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也有所裨益。”在接受本网采访时,吴存荣表示,今后“幸福合肥”的工作重点会放在城市文化氛围的建设上,“除了重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外,怎样让我们的年轻人生活得更有情调、生活业态更加丰富,合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市长张庆军也认为,“幸福城市”包含了合肥市民的善良期待和美好愿望,今后,合肥还将有针对性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市民们的幸福指数,以期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