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畜禽价格缘何坐上“过山车”?
来自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一方面城区规模养殖户数量不断缩水,一线养殖工人短缺;另一方面,畜禽价格出现了快速提升,给市民“菜篮子”消费带来压力。
现象:生猪和家禽价格纷纷快速上涨
调研显示,今年年初,合肥的生猪出栏价格不断下滑。春节后到3月底,是生猪养殖的“低谷时期”。进入4月份以来,特别是五一假日后生猪价格快速上扬,生猪价格已步入“7时代”,养殖效益扭亏为盈。二季度,生猪出栏价14.2元/公斤,同比上涨5.2%,环比上涨16.4%。
今年生猪价格为什么会像“过山车”般先降后涨?专家认为,在逐步脱离了春节过后的消费低谷期后,猪肉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回升;受传统端午节日习惯的影响,猪肉的市场需求量增加,拉动了猪肉消费;再加上今年以来,生猪养殖的饲料价格、人工费、防疫费、水电费等成本要素都呈上升态势,水涨船高,带动生猪价格上涨。
此外,二季度家禽出栏价为21.4元/公斤,同比上涨34.6%,环比上涨43.6%。涨价快主要是因为有多户养殖场是养殖土鸡,出售比重占总数的14.9%,其中部分养殖场自营农家乐性质的饭店,养殖的土鸡销售以零售为主,平均价格在40元/公斤,价位较高。
分析:高薪招工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调研指出,近年来,合肥畜牧养殖虽然有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今,制约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的“症结”在哪里?
养猪场员工越来越趋于“高龄化”,现在的80后、90后更向往城市生活,都不愿在被视为“脏、乱、臭”的养猪场工作,养殖劳动力缺乏。而一线养殖工人的短缺导致养殖场招工困难,劳动力不足,高薪招工是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十分重要的因素。
土地、资金等也在制约畜禽养殖发展。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区限养禁养政策,造成很多养殖场被拆迁或被迫关闭,畜禽养殖范围受限。部分规模猪场盲目扩张,资金链紧张。同时,银行出于信贷安全考虑,在贷款审核方面严加管理,养殖户的栏舍、土地均不能作为抵押物,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导致养殖户贷款困难。
此外,畜禽防疫工作难度大,环保问题呼声越来越高。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成本过高,仅靠养殖户本身建设难以承受,大多数养殖户于是选择牺牲环境赚取利润。结果造成疫病防控能力差,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弱,养殖效益保险系数小,严重困扰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对策:加大信贷扶持让“资金链”别断
合肥城区现在对养殖业采取“只出不进”的限养政策,养殖户们认为这种“一刀切”政策大大打击了他们的养殖积极性,对此专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比如,针对当前生猪养殖业所面临的困难,政府应加大资金整合和扶持力度。生猪养殖是一个需要源源不断投入资金的行业,资金链一旦断裂,养殖户便很难维持下去,所以,必须加大畜牧产业信贷扶持,主管部门应该牵头组织养殖合作社、养殖协会,或养殖户相互联保形式争取银行信贷资金,适当放宽养殖户贷款条件,尽可能帮助养殖户渡过生存难关。
政府部门还可以搭建养殖用工供需平台,出台扶持政策,引导技术人才到养殖场工作,将养殖技术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解决养殖劳动力缺乏问题。
科学编制畜禽养殖区域,合理划分可养区、控制区和禁养区,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可由政府统一建造或号召规模养殖户联合建造排污设施,改善养殖环境。避免因畜禽疫病发现、防疫不及时等原因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