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挖掘“创新生产力”
10.01.2015 10:06
本文来源: 政府
2012年7月28日,中科大先研院举行开工仪式。这个集合中科院、中科大与安徽省、合肥市四方强力支持建设的创新平台,建设之初便引来国内外高度关注。它破解了科研成果停留在“象牙塔”的难题,打破了基础研究和产品、市场之间存在的转移、转化障碍,让产学研无缝对接,使科技成果早日转化为经济效益。先研院是以开展高技术研发与应用和高端应用人才培养为主的实体机构,它采用“协同创新”的全新合作模式,致力于打造“东方硅谷”,产生更多“中国创造”。
据了解,该院创新人才培养与研发转化一体化模式,以“国字号、国际化”为引领,突破成果转化瓶颈,聚合国际人才资源,建设未来网、量子通信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目前已入驻数百名工程硕士,与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等共建研发平台,孵化了一批科技型企业。
可以说,中科大先研院的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诞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芯片”,还在于通过“创新芯片”的撬动和引领,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轴线”,继而催生、带动“创新集群”。这种全新模式和“动态式”引领,不仅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科技体制创新、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之路,还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为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起到重要示范效应。
体制活,则发展活。修订《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创新型城市建设纳入地方性法规;全力推动合芜蚌试验区股权激励和分红试点,让敢于创新的研发者、管理者尝到“甜头”;改革科技计划体制,从单纯的抓项目科技向抓产业科技转变,形成科技创新目标考核、统计和绩效评估体系……合肥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成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两种“智慧”激情碰撞的全新典范。
合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为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搭建高端平台。合肥以全新思路开启产、学、研三者立体互动的新模式,打造产学研无缝对接的高端创新研发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等“四大平台”。
作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就是产学研无缝对接的典型例子。这里俨然成为科技资源的“大超市”和“婚介所”。在这里,各类科技资源琳琅满目、各取所需;创新要素若情投意合,则有“红娘”牵线搭桥,实现了“找成果、找仪器、找文献、找企业、找资金、找专家、找政策、找人才”一站式服务。
合肥积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及大学生创业,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创新创业培育链条。新建科技创业苗圃,已培育创业团队80个,培育了科大讯飞、美亚光电、阳光电源等一大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
本文来源: 政府
10.01.2015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