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涌现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

24.04.2020  15:45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称赞合肥“是一个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合肥牢记嘱托,从未松懈,扎实前行。

  这四年间,合肥“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重大原创成果产出、重大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科技人才支撑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在量子信息、智能语音等诸多领域,逐步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变。

    [创新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

  近年来,合肥市自主创新指标不断增长,主要创新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2019年,合肥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延续年均400户的增长态势,总数达2539户;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5件;全市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达252.56亿元、22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5%、15.9%。

     [原创成果]

     涌现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

  “小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成功研制世界第二强的混合磁体,2017年底,实验装置磁场强度提升至42.9T;在全球率先实现48个量子比特的光与冷原子量子计算与模拟;诞生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科学岛”特种缓冲吸能材料助推“嫦娥四号”成功登月。

     [平台建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形成

  当前,一系列重大平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合肥已初步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滨湖科学城实质性运转;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基本建成;离子医学中心成功交付;量子创新研究院主体工程竣工;聚变堆主机及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加快建设;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预研进展顺利,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实验装置性能稳步提升。

     [高新技术]

     战新产业比重创新高

  在高新技术产业层面,一方面,合肥的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工作获国务院通报激励,2019年,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2%,占规上工业比重52.6%,创历史新高。

  同时,近年来,瞄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合肥市组织开展科研攻关,52个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并组织实施40个市级关键技术重大研发类项目。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合肥推动“芯屏器合”产业提速提质,新型显示器件整体规模国内第一,京东方10.5代线满产满销。新能源汽车推广比例居全国前列,全市累计推广总量达23万辆,约占全国总量的5.58%。

    [人才集聚]

   在肥服务的两院院士达127人

  合肥不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完善科技人才引入、培养、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各类人才重点工程。截至2019年年底,合肥已建设首批5个外国专家工作室、5个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在肥服务的两院院士达127人,建设院士工作站59个、博士后工作站112个,着力汇集高端智力资源。同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合肥国际人才城和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合肥市场,开辟了外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等。

    创新者说

   集聚的科学装置让团队有了发展“舞台”

   三位科大博士在合肥感受“养人”环境

   创新者:安徽创谱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宁

  2017年8月,安宁、李朝阳和潘从元三位毕业于中国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博士生,怀揣着共同的创新创业梦想走到了一起,创办了安徽创谱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谱仪器”),由此拉开了他们在合肥的逐梦之路。

  谈起自己为何会选择留在合肥,该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安宁说,他在合肥生活学习多年,对合肥有着较深的感情,对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四年前,总书记来合肥视察时他也聆听了讲话。

  “总书记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一片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安宁说,总书记的点赞与嘱托,激起了他们留在合肥创新创业的想法,让他们选择先后来到合肥,联合创办了企业。

  总书记的点赞,坚定了他们留在合肥的创新创业梦想,而合肥深厚的科技资源,让他们有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作为国内唯一可为大科学装置提供光谱系统全套解决方案(从设计、开发到调试运行)的创新团队,合肥拥有的大科学装置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合肥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聚集了‘人造太阳’、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科学装置,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装置兴建。”安宁说,高度集聚的大科学装置集群正在加快形成,而大科学装置的顺利运转更是离不开高端科研仪器“保驾护航”。

     [向总书记汇报“成绩单”]

   为国内多个大科学装置提供专业化服务

  虽然公司成立才两年多的时间,但在合肥的创新创业经历,让安宁感到了合肥的“养人”环境。

  “在创业之初,就享受到了合肥市、高新区给我们提供的完整的政策‘支持链’,帮助我们解决创业之初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给我们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安宁说,在这里他和伙伴们感受到了“政府有作为,企业能创新”,也感受到了合肥创新创业的活力。

  如今,作为具备解决高端科学仪器“卡脖子”难题能力的创新团队,“创谱仪器”技术团队凭借专业的技术能力,拥有与光谱系统相关的设计、开发、检测和集成四大核心能力,已成为我国专用光谱系统开发推广的企业化团队先行者,获得各类知识产权授权近20项,成功为国内多个大科学装置提供专业化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

     紧急驰援助力抗击疫情

   争分夺秒研制抗新冠肺炎感染专用物资

   创新者:安科生物执行董事姚建平

  2020年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而对于姚建平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让他和公司团队感受到了“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紧迫性和严峻性。

  大年初一,安科生物4000支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紧急发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三家医院。3天后,又紧急捐赠7000支,至今已发出1.7万支,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安全防护……

  “在抗疫期间,安科生物闻令即动,积极动员集团全体科研人员,联合合肥大基因中心有关科研力量,争分夺秒进行α-2b干扰素喷雾制剂的研制。”姚建平说,与注射液相比,喷雾剂使用方便,可直接喷于口咽部和鼻腔,上呼吸道喷洒可以有效阻断病毒下行感染,具有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目前,安科生物干扰素喷雾剂已被安徽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指定为抗新冠肺炎感染专用物资,全力满足抗击疫情需要。

  “在研制干扰素喷雾制剂的同时,我们还联合子公司无锡中德美联、合肥大基因中心等几个相关部门的科研人员齐心协力,开始研发多款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姚建平说,其中包括2款核酸检测试剂盒和2款蛋白检测试剂盒。

     [向总书记汇报“成绩单”]

   企业从传统“生物制药”向现代“生物医药”转变

  “四年前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内心澎湃,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四年来,他们团队不断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姚建平说,这四年,安科生物的经营业绩实现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尤其在科技进步方面,企业实现了从传统“生物制药”向现代“生物医药”的转变。姚建平说,该公司研发团队持续加强生长激素、干扰素、检测试剂盒等产品的源头创新,取得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成就,全面布局精准医疗,发展成由20家子公司共同组成的大型生物医药集团。更值得一提的是,安科生物还牵头负责了合肥大基因中心的建设项目。

  对于未来,姚建平同样充满期待,“我们将继续加快新药研发进程,让更多的科研成果早日转化落地,为群众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科技战疫合肥力量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涌来袭。

  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

  面对这未知的疾病,合肥众多科技力量挺身而出,高擎科研“利剑”,合力攻坚!

     “科大方案”助力全球抗疫,发出“合肥声音”

  1月29日,安徽省新冠肺炎患者出现多例“原因不明的轻症患者病情突然恶化”的情况就引起了中科大魏海明教授团队与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徐晓玲主任医师的注意。

  经过讨论,专家猜测:突发的恶化,很像是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的“炎症风暴”。两人第一时间汇集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1月31日下午,样本检测正式开始。2月5日晚上,第一批病人用上了“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新治疗方案。在第一阶段临床研究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

  2月1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科大在本次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任务中的最新进展,称“结果令人鼓舞”。

  很快,科大专家组赶赴湖北,在火神山、雷神山和金银潭等医院推广“科大方案”。

  3月3日,该方案正式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安徽、湖北多家医院临床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当众多国家陷入疫情困境之时,“科大方案”也引起了国际关注,先后在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及伊朗等2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发出了“合肥声音”。

     “创新合肥”以科技赋能,释放出硬核力量

  不仅仅是“科大方案”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在合肥还有许许多多的科技企业助力战“疫”。

  在合肥金域,检测人员夜以继日,机器24小时不停,不断提升检测效率,为抗疫提供检测保障;在中国电科38所,科研人员面对疫情,加强研发出无接触案件测温一体机,在合肥、上海等多地实现应用;在疫情发生后,同路生物工作人员放弃假期,迅速归队,加速生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驰援湖北抗疫;此外,还有杜威智能生产的差压表、长虹美菱的冷冻箱、博微智能的检测设备……

  面对疫情,“创新合肥”以科技赋能,助力打赢这场“战疫”,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创新担当,释放出硬核力量!

     创新“大事记”

   合肥“创新故事”四年间精彩不断

   “黑马合肥”跑出惊艳速度,创新之都昂首迈向高光时刻

  疫情期间的科技“助力”,是合肥科技实力的一次集中体现。在这四年间,合肥科技还有许多令人瞩目的时刻:

  助力“墨子号”发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人造太阳”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开建第四个大科学装置、入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一个个创新故事在庐州大地精彩演绎,一次次聚焦全国及世界的目光,“黑马合肥”跑出了令人惊艳的速度。

  如今,合肥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一方热土,创新氛围浓厚。“创新”这张合肥最亮的名片愈发闪亮,创新之都正昂首迈向高光时刻。

    事件:合肥获批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时间:2016年6月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成熟一个批准一个”的原则,在合芜蚌和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分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标志着合芜蚌成功加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阵营”。

  示范区正式获批对合肥来说,又迎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增添更强劲的创新引擎。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安徽省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有利于促进国家与地方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对推动创新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件:“墨子号”发射中科大助力

    时间:2016年8月16日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墨子号”的成功发射,背后有着科大团队的助力。

  作为我国空间量子卫星领军人物,中科大潘建伟院士表示,在“墨子号”的研发中,来自科大的团队,主要负责搭建量子通信卫星的科学应用系统等。

    事件: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时间:2017年1月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于2017年1月10日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准,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获批的城市。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服务国家战略,依托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四大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变革性技术研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标志着我省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标志着创新发展进入新的起点。

    事件:急性白血病创新靶向药物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时间:2018年6月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白血病。合肥“科学岛”刘青松药物学研究团队开展针对FLT3-ITD阳性的急性白血病创新靶向药物研究,最终成功研制出靶向药物HYML-122。

  2018年6月,这款我国自主研发的急性白血病创新靶向药物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合肥造”“救命药”正逐步朝着临床应用的目标走去。

    事件: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成立

    时间:2018年10月9日

  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管委会揭牌,标志着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正式成立。

  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将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聚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四个产业群”,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聚力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集聚区、产学研用创新成果孵化加速转化区“四个先行区”。

    事件:我国首台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核心部件调试完成

    时间:2018年11月

  质子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先进的、科学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

  2018年11月22日,我国首台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其核心部件之一±185度旋转机架工程调试圆满完成,关键参数指标完全满足治疗需求。

  预计到2021年上半年,可以启动整机检测和临床试验,建成投入运行后,将大大降低国内患者的治疗成本,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水平。同时,提升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的治疗水平。

    事件:“人造太阳”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

    时间:2018年11月

  四年来,有着“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2016年,EAST实现在国际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2017年,EAST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018年,“小太阳”首次实现了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事件:开建第四个大科学装置

    时间:2018年12月14日

  国家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在合肥启动建设,该装置也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建设内容之一,这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4个大科学装置,也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后第一个落户的大科学装置。

  此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试验装置三个大科学装置。

    事件: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诞生

    时间:2018年12月

  我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合肥诞生。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量子计算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半导及超导量子比特进行创新利用与研发,研制了一套精简、高效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它可以将所有量子计算控制系统的功能集成在一台机器内。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院士表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是迈向量子计算机重要的一小步。

    事件:入选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强

    时间:2019年初

  《自然》杂志发布“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合肥入选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强,“创新”——这张合肥最亮的名片愈发闪亮。

    事件:“科学岛”研制的缓冲拉杆助力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登陆

    时间: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合肥“科学岛”固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缓冲拉杆,成为这次软着陆中重要一环。这是继“嫦娥三号”任务之后,其再次为“嫦娥四号”软着陆助一臂之力。

    事件:安徽创新馆开馆

    时间:2019年4月24日

  安徽创新馆是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在创新馆中,从原始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创新,集聚诸多安徽省科技创新的亮点展品。

  除了展示功能,创新馆还肩负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市场的使命。依托场馆,将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创新资源集聚平台的全面提升,汇聚创新合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安徽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事件:极向场6号线圈竣工交付

    时间:2019年9月20日

  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6号线圈竣工交付。这一设备通过航运至法国ITER现场,为人类实现用核聚变解决能源问题打上“合肥制造”烙印。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蒋瑜香刘畅司晨

[ 编辑:唐佑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