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合肥消费总量突破两千亿总量五年翻一番
合肥日报讯 市统计局近日公布2015年合肥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去年,全市消费市场规模再上新台阶,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3.65亿元,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5位。
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合肥消费市场规模一直在扩张。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16.9%,继2010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后,5年间翻了一番,2015年总量突破两千亿。
2015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3.65亿元,同比增长12%。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昆明,位居第15位。其中,餐饮收入206.19亿元,同比增长13.0%。商品零售1977.46亿元,增长11.9%。
值得一提的是,住餐企业经营全面回升。2015年全市限上住餐业中,大、中、小(微)型企业营业额全面实现正增长,尤其是占全市限上住餐企业数84.6%的小、微企业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反映出合肥住餐业企业经营状况在经历了2013年快速下降、2014年剧烈调整后,2015年重新回到缓慢回升阶段。
民营经济成消费市场增长主动力
合肥民营经济成为消费市场重要力量,其实现的零售额占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近七成,并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2015年我市商贸限上企业中,民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001.76亿元,同比增长14.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个百分点。
同时,消费市场龙头企业数目也稳步增加,新增企业成消费增长的重要支撑。2015年底,我市限额以上商贸单位1539家,同比增加167家。零售额超亿元的企业295家,同比增加32家;共实现零售额1266.73亿元,占全市限上零售额的88.3%。
2015年,全市新增限上企业223家,比上年同期多28家,累计实现零售额100.54亿元,对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贡献率为27.3%,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成为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新政策拉动全市汽车消费增长
分析报告表明,始于去年10月1日实施的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对推动去年四季度全市汽车消费增长作用较为明显。
去年四季度,合肥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7%,高于前三季度6.4个百分点。
2015年,全市汽车类商品销售实现零售额412.57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0.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个百分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通讯和家装类用品备受青睐。随着手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全市相关产品的销售保持持续增长。去年全市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2.27亿元,同比增长16.4%。家具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0.16亿元,同比增长2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同比增长27.9%。
(王朝勇 记者 苏晓琼)
原标题:去年合肥消费总量突破两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