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比肩宁杭之后:誓把“定位”与“地位”划等号
如果几十年后回看21世纪的历史,那么2014年的秋天,注定将成为合肥最浓墨重彩的一页——在这个金秋时节,《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明确地把合肥定位为与南京、杭州同一层次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这一刻,“大湖名城”沸腾了,“创新高地”澎湃了。
“合肥要防骄破满、拉高标杆、跨越赶超”,11月3日上午,合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掷地有声:合肥开始“朝着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阔步迈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即将打开国际化的视野,让世界刮目相看。
这场会议听下来,无法不令人激情澎湃。
无论是“长三角”还是“中四角”,合肥都是“放射源”,《指导意见》对合肥前所未有的新定位和新期待,为合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大机遇。
“仅仅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重大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布局上,涉及合肥的就有16处之多”,逐一数着“合肥”二字的合肥市长张庆军说,“这在中央文件中不敢说‘绝后’,但肯定是‘空前’。”
张庆军表示,实施好这批项目,无论是对合肥的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无论是对于区域合作,还是对外开放,都将提供巨大的支撑力量。为此,落实《指导意见》的精神,合肥需要以大手笔构筑大平台,以大平台抓住大机遇,以大作为落实大战略:构筑世界级产业平台、自主创新平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平台、开放型经济平台、生态文明建设平台和国际化都市区平台,“早日把‘定位’与‘地位’划上等号。”
书记讲故事:合肥历史那些事儿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而现实正是未来的历史。在吴存荣看来,要落实好《指导意见》赋予合肥的战略新定位,还需要深入地剖析历史脉络、准确研判当前形势、深刻明辨未来格局。于是,从安徽的故事开始,吴存荣带着大家一起抚今追昔。
“从明初设立南直隶,到清朝改为江南省,再到康熙六年苏皖分省,安徽属于长三角的历史长达300余年。”对这段历史耳熟能详的吴存荣娓娓道来:“刚分省时,安徽还是全国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近现代以来逐渐衰落,与基础条件、产业选择相关,也与国家战略密不可分。”他分析说,国家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后,苏浙沪被视为东部地区,而安徽则被划入中部,此后与沿海省市差距就迅速拉大。
再来看历史上的合肥。合肥长期是县城格局,真正作为府治、州治的时间只有587年。到解放前夕,合肥建成区仅5平方公里、5万人口。而南京有着2400多年历史、十朝古都;六朝时期南京人口就已经达到100多万,是当时江南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杭州在唐代就是货物集散地,南宋时达到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一度位居世界前列。
过往的历史怎么比都有差距,而此次《指导意见》明确把安徽整体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既是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对历史渊源的尊重回归,更是安徽重新崛起的伟大历史机遇。“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必须树立自觉的历史担当意识,为安徽跨越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再塑辉煌新起点且看合肥
“不怕有差距,怕的是看不到差距,看到差距也无动于衷”。吴存荣告诫大家:“有比较才能知不足,有对照方能明差距。合肥必须有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见贤思齐、奋起直追。”
人民网安徽频道在现场得知,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国家赋予的新定位,合肥正在加快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国际化都市区名至实归的综合实力:坚持水陆空立体衔接联动发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空间拓展和战略升级,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区;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打造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探索全国大湖治理开发新路,打造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吴存荣要求合肥市各级一把手党政干部:以身作则带好班子、认真负责管好队伍,当好发展的“掌舵人”,不做无原则的“老好人”。从思想观念、队伍建设、作风转变、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要求等高对接,抢抓伟大的历史机遇、再塑合肥新时期的辉煌。(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