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本土品牌打响“技术仗”
编者按:提及硅谷总绕不开微软、谷歌、苹果;德国制造重镇慕尼黑同时孕育了西门子与宝马汽车;哪怕诺基亚颓势难挡,凭借“愤怒的小鸟”,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仍跻身“全球最具创新力城市”之列。
品牌是一座城市形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将助力一座城市获取更丰富的资源,捕捉更多的发展机遇,提升市民与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江淮汽车、国轩电力、科大讯飞、阳光电源、安利股份、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合肥水泥研究院……面对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合肥品牌正在迎头赶上。
历时半个多月,记者深入合肥知名企业的生产一线,寻踪它们的品牌铸造历程。
从今日起,合肥晚报将推出专题报道“创新铸造合肥品牌”,用一个个企业的鲜活历程,解读合肥品牌崛起的三部“变奏曲”——从合肥制造向合肥创造转变;从合肥速度向合肥质量转变;从合肥产品向合肥品牌转变。
合肥品牌崛起的这三部“变奏曲”,正在合肥奏响一曲“品牌强市”的时代强音。
“制造”和“创造”,两个词语,一字之差,却有着质的飞跃,“创新”正是它们之间的驱动力。
在江汽,挥舞着机械长臂的机器人,58秒就有一部焊接完整的钢制乘用车车身下线;在合凯电力,“低压快切”的自主研发技术让电力切换速度实现“世界最快”……
从“合肥制造”转向“合肥创造”,一批合肥本土品牌因此而崛起,并成为合肥这所城市高扬的旗帜。
来自合肥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合肥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在全国省会排位第一。
合肥本土品牌的“技术仗”已经打响。
江淮纯电动车“不输”特斯拉
今年前7个月,江淮汽车是为数不多保持逆势上涨的自主品牌车企业。而在业内,江淮汽车素来被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行者”和“深耕者”。
数据显示,江淮iEV系列电动车累计推广过1.2万台。今年上半年,江淮iEV5电动车已成为消费热购首选车型,尤其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更是出现了消费者排队抢购的现象。
在中秋节前,记者走进了位于经开区的江淮汽车乘用车二厂,得以亲睹新能源iEV轿车的生产实况。在总装车间绵延两公里的生产线上,全部的物料一应由AGV动力小车完成配送。俯身望去,车间的地面上有序地划分出一道道黄色曲线。这些曲线就像是AGV小车的“轨道”,小车们满载着玻璃、仪表盘、线路等所需物料,徐徐向前,行驶到指定工位,分毫不差。
“AGV指的就是装备有光学自动引导装置的小车,它们利用跟踪传感器与反光板之间的信号传递,实现小车与生产线的同步运行。”据现场工作人介绍,在这座双班年产30万辆的生产车间内,每90秒就会有一辆乘用车下线。
现年65岁的韩国现代汽车原副社长申铉午,退休后来到了合肥,担任江淮汽车副总经理。在申铉午的眼里,江淮在纯电动车方面,已经“超前”世界。“你去看看那些国外的汽车品牌,哪家能实现电动车的销售,不过是拿出来炫耀自己也有这项技术。退一步,就算能卖,也因价格过高吓跑了普通顾客。”
合凯“世界最快”装置快过眨眼
同样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也出现在长丰县双凤工业园区。
历经15年的发展,安徽合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民营企业的“SHK”品牌产品已成为国内电压保护行业的第一品牌。公司自主研发的“低压快切”装置为国内独家,切换速度达到了世界最快。该产品已经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定,被以院士领衔的石化专家团评定“国际领先水平”,认为此项技术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
“石化、冶金企业最怕停电。一旦停电,企业生产的就不是‘产品’了,而是废品,这些废品排放后还会受到环保部的罚款,动辄就是上千万的损失。”企业的首席专家李艳军告诉记者,合凯所掌握的“连续性供电系列技术”已经攻克了这一长期困扰石化、冶金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该技术虽仍处于市场开发阶段,却已经广受市场关注。
李艳军刚刚从宁夏一家大型化工集团洽谈回来,仅仅在今年这家因为电压暂降所造成的大范围停产事故就多达3次。这家化工集团的意愿非常高,拉着合凯赶紧制定改造方案。
由合凯电器所掌握的“世界最快”装置究竟有多快?
李艳军解释说,“能快过眨眼之间。”他告诉记者,不经过大脑,从手到眼镜的条件反射时间是0.1秒,也就是100毫秒。而他们所研制的“低压快切”装置只需15毫秒,就能从故障电路切换到非故障电路上。
“国内科研最高荣誉”花落通机院
从翱翔寰宇的太空空间站,到穿行深海的潜水艇,再到庞大的LNG运输船,这些极端条件下的压力容器怎样设计、制造才更具安全性?答案将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高温强度实验室来解答。
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后,姜恒来到了在业内享受美誉的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工作。这位年轻的实验人员告诉记者,实验室里将模拟各种严格的环境,高温、深冷、高压、腐蚀等,之后再通过显微镜放大105万倍观察金属材料在此期间所发生的蠕变。105万倍放大之后,金属材料深灰色表面便如肌肤纹理般清晰可见。
如果这还不便于理解,姜恒以“最高”和“最低”温度来阐释这里所模拟的极端条件。实验容器内的最高温度能达到900-1000摄氏度,相当于石油化工高温加热炉内的温度,而最低则能达到零下269摄氏度,能让氮气瞬间冷却成液态。
正是在这座实验室内,合肥再度拥有了国内科研界的“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底,正是凭借“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这一研究成果,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获得了由国务院所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而同年全国范围内仅有26家单位分享这一殊荣。
“实验室对于极端条件下压力容器的研究成果,不仅拓展了国内压力容器设计边界,更直接促使国内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能力与产品质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姜恒告诉记者,依靠这项技术,大批低温压力容器材料全部依靠进口的“神话”正在被打破。可喜的是,近几年,低温压力容器已经逐步开始国产化。
-数读“合肥创造”
上半年“合肥创造”达1588项
江淮汽车、合凯电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这些本土品牌的成长与发展验明了一条朴素的规律:只有依托技术创新,本土品牌才能真正由“合肥制造”转变为“合肥创造”。开打一场“技术仗”正在成为合肥本土品牌的共识。
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江淮汽车透过青岛、成都车展频频宣告它的技术与产品战略。据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透露,今年江淮已先后成立了新技术研究院、汽车电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目的就着眼解决江淮对前瞻性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这三大新业务研究单位,将与江淮现有研究院形成互补,为其未来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而根据江淮汽车新近发布的“新能源iEV产品战略”,目标剑指2025年。届时,江淮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将占总产销量的30%以上,形成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创新平台是支撑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铸造品牌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田旭东副院长告诉记者,自建院近60年来,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0余项。历史上,创造了化肥、化工、石化等领域重大工程装备的多个“中国第一”。尊重培养人才,摒弃科研、经济“两张皮”是研究院多年坚守的良好传统。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肥市339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有1588项,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品销售收入的26.8%,技术创新助推转型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合肥市经信委科技处项婷婷在接受采访时称,以技术为先导,“通过培育和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已形成一支研发能力强大的自主创新队伍,这批队伍在研发平台上不断开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截至今年10月,合肥市已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74家,其中国家级30家,省级198家,市级14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总数在全国省会排位第一。
3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如下:
安徽安利合成革、安徽叉车集团、安徽丰原药业、安徽国风塑业、安徽鸿路钢构、安徽江淮汽车、安徽科大讯飞、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四创电子、东华科技、合肥丰乐种业、合肥合锻机床、合肥江航飞机装备、合肥杰事杰新材料、合肥美菱、合肥美亚光电、合肥荣事达三洋、合肥神马科技、合肥水泥研究院、时代出版传媒、阳光电源、中煤矿山建设集团、中铁四局、安徽安凯汽车、安徽富煌钢构、安徽建工、安徽皖维高新、合肥国轩高科、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铁四局钢结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