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常态下文化发展亮点十足

26.11.2014  12:21

  省级非遗去年刚扩军,市级非遗今年再增容;城里人坐听歌剧、笑赏书画展,农村人走上舞台、乐享露天电影;文化扶持政策频频出台,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从去年至今,合肥通过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管理体系,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普惠民生,走出了一条创新不断、亮点频现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之路。

  文化产业版图日益扩大

  2014年天猫“双11”活动刚刚谢幕,一个好消息在合肥高新创业园传开:由落户该园的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小米手环在“双11”期间售出10.3万枚,销售额突破800万元,一举夺得智能可穿戴产品类单品销量第一、成交金额第一、销售速度第一、关注热度第一。

  这一骄人的成绩无不彰显了合肥文化市场主体强劲的活力。据统计,2013年,合肥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6.48%,占全省1/3强,在全省的领军地位已然确立。

  一年来,合肥文化产业发展可圈可点的亮点实在不少。用“数据”说话,2013年,我市文化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1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居全市各大产业之首;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计划投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440.49亿元,入选省“861”文化产业项目多达30个。用“政策”说话,2013年我市出台了《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的通知》新鲜出炉。这些利好政策的不断落地,有力引导了我市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据了解,目前,合肥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正在扩大,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日渐凸显,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

  文化事业惠及城乡居民

  随着赖少其艺术馆、合肥体育中心、合肥大剧院、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建筑不断崛起,万达影城、中影国际等国内一流院线陆续入驻,如今,闲暇时,去影院看场电影、去大剧院观赏话剧、去美术馆品鉴画展已日渐成为合肥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据悉,截至2013年底,全市各类文化场馆共计45处,总占地面积约50公顷。

  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又如何呢?4月29日,一场名为“2014年文化惠民欢乐舞台村村行”的文艺演出在齐嘴农民文化乐园精彩开演,秧歌舞、快板说唱、民乐合奏、“打莲湘”等节目看得附近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合肥坚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2013年,完成了2个省级、20个市级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建设。2014年,5个省级和30个市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全面铺开。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设备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乡镇综合文化站87个、学校乡村少年宫132个、农家书屋189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全部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三级“两馆一站一屋”文化阵地日益巩固。

  文化发展迎来全新机遇

  在全力建设与合肥市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我市还通过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等形式,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助力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据悉,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合肥将基本建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覆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为实现“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就在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是全省第一个获批的文化体制改革方案,也是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各专项小组中出台的第一个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必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一轮发展机遇。 (合肥日报)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