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文博会:文化筑梦大舞台

28.08.2015  03:14

  9月18日,让全国参展商、各地游客、合肥市民翘首以待的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将如期在合肥撩开美丽面纱。从2007年起步至今,从最初的筚路蓝缕到被评选为“安徽文化第一展”,合肥文博会不仅彰显了一座城市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也见证了一座城市不竭的文化探索与创新。多年来的发展,合肥文博会已成为合肥对外展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共赢:灿烂绽放  硕果喜人

        合肥文博会已走过了八年光阴。这八年是全国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时期。八年来,合肥文博会与文化产业共生共荣,成为整合国内优质文化资源、展示文化发展最新成就、促进文化交流贸易、推进文化惠民乐民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合肥交出了亮丽的经济答卷,其中文化产业部分令人刮目相看。2007年,合肥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5.23亿元,此后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发展,到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350亿元。

 

 

        伴随着文化产业的一路高歌,前八届文博会的交易额也一路昂扬向上:从首届的0.9亿元到第八届的2.77亿元,每届的交易额都大幅增长。而伴随着合肥文博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对文化产业的反哺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八年来,合肥文博会秉承“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会理念,突出展会的“博览、交易”功能,坚持走“专、特、新、奇、精”的招展思路,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也正是在这方舞台上,诸如科大讯飞、合肥金诺等许许多多的文化企业朝着专业化、精品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一步步迈进,发展势头一年好过一年。

        发展:步履弥坚  跨越升级

        八年弹指一挥间,合肥文博会用大海般的胸怀与气魄,实现了一次次跨越。从内容上看,它吸收全国,乃至世界的多彩文化扮靓百姓生活;从范围上看,它从现代都市延伸至小镇乡村,从省内走向省外,从国内迈向国际;从客流量上看,它从最初吸引数万人次观展,到最近一届引来百万人次参观;从效果上看,文博会脚踏实地走市场化道路,在突出贸易功能的同时,又不遗余力地弘扬传统文化,推出惠民之举,注重社会效益。

        合肥文博会动议之初,是市委宣传部经反复求证,诚意取经,结合合肥实际做出的一个大胆尝试。起初,它还是与另一文化展会联合举办的一个博览会,被称为“两博会”。正是在那届文博会上,合肥发布了《创意文化论坛合肥宣言》,这是合肥文化产业在发展进程中首次向全国发声。这个开始显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此后的合肥文博会便如同一面镜子,全方位地展现着合肥文化铿锵发展的步伐。从首届起,每一届的合肥文博会都有着不同的主题,首届的“创意”,第二届的“工艺”,第三届的“动漫”,第四届的“转型”,第五届的“突破”,第六届的“科技”,第七届的“精致”,第八届的“惠民”。这些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合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事业的蓬勃态势。

        惠民:文化成果  回归于民

        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参与文化、享受文化是合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篇章之一。合肥文博会正是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创新实践。作为城市文化生活嘉年华,组委会始终致力于将合肥文博会打造成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活动。

        每一届会展都是百姓的文化盛宴。走进合肥文博会的现场,各色文化精品,让人们目不暇接,半天饱览各地文化成为现实。主办方还请来了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为“藏友”鉴宝,与“藏友”交流收藏文化,费用则全部由主办方买单。为了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文化盛宴,第八届文博会采取了“1+N”的办会模式,在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设立分会场,举办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而今年这一惠民之举还将延续。

        “合肥文博会已经成为每年必逛的展会,因为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品文化,还可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外省甚至他国的文化商品。今年文博会开幕后,我还会去逛一逛淘淘宝。”市民王静告诉记者。去年合肥文博会上,她以60元的低价买了一套景德镇的瓷碗。

        “惠”者,实惠。每一届合肥文博会都让利于民。文博会上,数以万计的文化展品,都做到低价让利。这也使得合肥文博会成为“最接地气”的展会,“最有人气”的展会。

        正是因为秉持“惠民”特色,继去年之后,今年的合肥文博会再次被列为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的“重头戏”之一。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