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救助站今日搬迁 新址位于蜀山区小庙镇(图)

26.11.2015  21:54

  冬季的“初雪”过后,连绵近一个月的阴雨天气终于放晴,只是,天气依然寒冷。今天上午,位于蒙城北路的合肥市救助站内,人们却是忙得热火朝天。今天是这里履行救助“使命”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从明天起,合肥救助站将全部搬迁至位于合六路新址。

  搬迁:“老站”本属过渡性质

  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位于蒙城北路的合肥市救助站时,工作人员正忙碌搬运各种救助办公物品。位于三、四两层的办公区基本清理一空,负责装运的蓝色货车相继驶出。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今天上午,他们先将救助办公物品搬运完毕,并做好在新址各项的救助准备工作,下午就会安排人员和车辆,将留在站里的受助人员全部护送至新的救助宿舍。“今天是‘老站’运行的最后一天,明天,我们就全部搬入新站,这里也将移交给其他单位了。”

  其实,这个正在搬迁、被工作人员称为“老站”的地方并不算“老”。这里曾是一所闲置的小学,救助站搬入也仅有两年半的时间。

  据了解,合肥市救助站于1958年设立。数年前,为了提升救助管理条件,合肥市民政部门在小蜀山附近规划了一座新的救助站。到了2013年4月,由于合肥新建救助站还在建设中,而原址所在的双岗社区“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面临拆迁的救助站只能找一个过渡点,搬迁到原林店小学。林店小学此前已经与周边一所学校合并办学,空出来的校园正好被用作救助站新址。

  故事:从流浪求助者变成救助者

  大家在忙着搬上搬下时,已经70岁的老汉王正祥主动来到搬家的货车旁,不时为需要的人搭把手。尽管身体瘦弱,老王干起活的样子,却完全不像一个七旬老者,不仅动作麻利,帮忙搬运沉重的办公桌时也并不吃力。

  30多年前,老王曾是合肥救助站救助的流浪者,后来,因为老实勤快,救助站便将他留了下来,帮忙打扫卫生,为其他求助人员送饭,救助站则为他提供食宿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每月还给他一点零花钱。在这里,老王从一个受助者,变成一个救助者。

  看到每一个人,老王几乎都会微笑着点头。像老王这样的“留用者”,救助站原来有十多人。但是,现在只剩下老王一个人。其他人,有的被安置回老家的敬老院,有的则在救助站里终老。

  新家:功能齐备实施分类救助

  合肥救助站新址位于小蜀山东侧,合六路以北,蜀山区小庙镇境内。与“老站”相比,“新站”显得宽敞而气派。崭新的大门,配置了电动伸缩门。走进去,两边都是比足球场还要宽阔的草地。数百米远的前方,就是崭新的办公楼和救助宿舍,周边有篮球场,景观水池,绿植和草地环绕四周。救助宿舍内都摆着崭新的床和被子。中间院子内则是室外活动场地,已经装配了各种健身器材。

  据介绍,救助站新址按照国家一级救助站标准而建设,功能齐全,并设有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未成年人等不同人群提供分类救助。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可设200个床位。

  亮点:通过政府购买引入专业服务

  除了设施齐备,新建救助站最大的亮点在于,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人才的救助服务。

  合肥市救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站内有近百名受助人员因失智失能无法找到家庭,因而长期滞留。针对面临心理问题困扰的求助人员,救助站专门设立了心理矫治室、心理宣泄室、心理辅导室、沙盘治疗室等,还将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

  新救助站还将设立家暴庇护中心和应急避难所,社会救助功能将得以拓展和完善。据介绍,救助站将与妇联、公安等机构合作,为遭遇家暴的人员提供临时庇护场所。应急避难所则面向因遭遇雨雪、失火等灾害而无家可归的困难人员,为他们提供临时救助。

  温馨提示

  明日起,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合肥市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将迁至新址,新址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合六路收费站西500米。

  原24小时救助服务热线不变,依然是0551-65668279。求助者可乘29路公交车至四十铺站下,向西步行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