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开启“后创建时代”新模式
新闻摘要
窥斑见豹,滴水见日。经过几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如今的合肥步入常态化创建轨道。
“‘夺金牌’不易,‘保金牌’更难。合肥成功摘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后,如何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确保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已然成为文明城市创建题中应有之义。”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摊群点治理要坚持疏堵结合、环卫保洁工作应全面推广市场化运作模式……从6月26日召开的全市文明创建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为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我市将健全完善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让文明创建真正成为惠民利民工程,接地气、顺民意,不断用创建之“水”浇灌出城市文明之“花”。
与此同时,为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合肥日报从6月30日开始,将开设“文明创建在行动”访谈专栏,就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机制采访市直和各区(开发区)有关部门负责人,汲群体之智慧形成推动创建工作强大合力。
建议一 鼓励基层组织接管老旧小区
卫生不过关、绿化条件差、健身设施少、安全隐患多……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我市不少老旧小区或多或少存在物业管理的“通病”,这也成为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目前全市有住宅小区2200多个,其中50%左右的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公司。”座谈会上,市房产局局长汪菊喜建议,可鼓励街道或社居委承办物业服务中心管理“三无”小区和老旧小区,破解管理盲区。“今年全市将继续开展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5个,惠及群众4.45万人,同时将积极开展整治后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调研,出台整治后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办法,支持街道或社区承办物业服务中心,然后由市财政给予一定资金奖补,从而实现老旧小区、‘三无’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汪菊喜说。
“物业管理与住宅小区文明创建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汪菊喜建议,要将小区文明创建工作列入物业管理日常工作考核考评中,加强对各物业主管部门、各物业服务企业的动态测评,建立健全奖惩考核机制,把创建理念、创建标准渗透到物业管理每个环节中,真正实现长效化、精细化工作机制。
建议二 摊群点治理疏堵结合划片经营
每当夜幕降临,夜市摊群点总会吸引“吃货”们的目光,可夜市摊群点在方便众人的同时,也存在阻碍交通、环境污染、卫生安全等方面问题。
“摊群点管理要坚持疏堵结合,在严格取缔游商摊贩的前提下,把摊点引入背街小巷,利用闲置场所打造一批规范管理的摊群点。”蜀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天斌建议,要大力整治主次干道上的各类露天摊点,划线经营,划片经营,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方便群众生活。
“对摊群点管理可分时段、分路段进行,实施差别化管理。如省立医院附近的摊群点我们就要求早上7:20前必须撤离,方便就诊群众。”庐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仲生建议,要把文明创建和解决群众诉求有机结合,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议三 理顺体制机制加强部门联动
“从城市管理角度看,创建关键要理顺体制机制,才能让乱在人行道、脏在小街巷这些顽疾达到根治。”座谈会上,市城管局副局长赵俊超建议,体制机制是解决常态管理问题的根源,如各区街巷的清扫保洁属于街道管理,可推行专业化清扫保洁。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就把街巷、老旧小区、垃圾收集打包进行招标,效果很好。“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区逐步打破区街分割,把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统一推向市场,实施统一标准监管,让环境卫生保洁率先进入新常态。”
“对黑网吧的取缔、对‘五小’行业的整治不能单靠哪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须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理顺监管职责,建立各部门互联互通的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从严监管的合力,才能推动创建常态长效。”市工商局局长杨锐建议。
包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李幸松建议,文明创建须围绕任务分解抓落实,强化条块并举,破解管理体制问题。“如对城市交通秩序的管理,涉及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多个部分,不能只靠交警部门单兵作战。就区域来看,路面上的管理也不可能归哪一个部门来管。”李幸松建议,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制定责任清单,按照“谁主管、谁主抓、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坚决解决创建推诿扯皮不作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