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暑期百所“行知学堂”筑巢筑梦筑青春
通往阜阳市颍州区马寨乡中心学校的乡村小路两边有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微风吹拂,茂密的玉米丛林发出沙沙声浪。7月20日到8月10日,马寨乡中心学校往年暑期校园的寂静被打破,当地一至七年级的105个孩子聚集这里,享受着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志愿者“小先生”的知识甘露和心灵滋润,玉米地的声浪与玉米地深处飘来的琅琅童声,组成了一组美妙的夏日欢歌。
听,有一种声音在呼唤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2014年8月7日,立秋这一天,多日的炎热酷暑被难得的清凉驱散,在乡中心学校教学楼前空地上,行知学堂的孩子们在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的带领下做着欢快的益智游戏,13岁的裴连成、李想、张晓慧和14岁的裴秀云接受采访后对记者唱起刚刚学会的《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已经老掉牙了,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第一次知道。裴连城还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了从行知学堂大哥哥那里学来的几脚跆拳道功夫。
“大哥哥大姐姐教了我们好多有意思的知识,学历史、学音乐、做手工、做游戏,在行知学堂上课好开心,以前最烦写作业,现在好喜欢写作业。我们知道了陶行知爷爷的故事,我们还在甲午战争纪念日升国旗了呢……”孩子们围着记者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讲着行知学堂的趣事,他们说他们崇拜办学堂的大哥哥大姐姐。
10岁的宋自豪今年上四年级,每天由奶奶骑着电动三轮车接送,宋奶奶告诉记者“孩子在学堂学习期间有很大改变,知道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活了,还给奶奶洗脚。布置的作业能准时完成了,不会的知识还可以得到老师指点,同时还学到了一些平常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行知学堂真的很好,希望下年能再到马寨乡来。”
同样10岁的马茹愿今年才上一年级,每天由爷爷骑着电动三轮车接送。马爷爷说“孩子比较笨也不爱与人接触,通过此次学习让他稍微开朗了些。同时,老师的悉心照料让他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手工、跆拳道,他都比较喜欢,这也是平常学校里没有的课程。孩子不聪明希望老师多说多问多管教,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天但收获真的不小,很感谢各位小老师,希望明年能再来马寨。”
“我把三个孩子都送来学堂了,大的是一对11岁的双胞胎女儿,小的是8岁的儿子,我和丈夫每天忙着做工,虽然没外出,但也顾不上照看”,来学堂接孩子的李女士乐得合不拢嘴。
“我那个儿子以前一提到做作业就头大,上了这个学堂,好像变了一个人,现在每天吵着叫我给他买书看,写起小先生布置的作业兴趣大得很,变得自己主动爱学习了。感谢这几位志愿者学生,放弃暑假休息时间泡在我们这农村义务支教。”裴爸爸在电话里对着记者赞叹不已。
采访中记者还得知,一位蔡氏家庭的儿子进了行知学堂,大女儿今年恰巧刚刚被合肥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录取,这家的家长被合师小先生的行为感动,打算鼓励成了大学生的女儿来年暑假也在行知学堂做小先生。
6个与105个
曹旺旺,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2013级学生,这个暑假一天也没闲着。7月上中旬在自己家乡办了一个行知学堂,刚结束就马不停蹄来到马寨乡办起第二个行知学堂。这个瘦高个大男孩凭着一份责任心、一种使命感和一种与他的年龄不相匹配的较强组织协调力,在临时组建的马寨乡行知学堂团队中成了5个同伴的“主心骨”、“领头羊”。
马寨乡行知学堂团队干什么,怎么干,每个成员怎么分工,面对上百个乡村孩子如何施教,能不能让社会、学校、家长放心,能不能让留守儿童真正喜欢并接受,曹旺旺和团队的志愿者同伴可是狠下了一番功夫。在乡中心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曹旺旺给记者展示了他们制作装订的《合肥师范学院马寨乡行知学堂活动手册》,厚厚的一摞,里面详细的记录令记者惊讶,学堂实践活动策划书、学生情况分析报告、学堂行政分工、开堂典礼内容、学生安全责任书、小先生信息表、小学员花名册、学堂作息时间表、学堂课程表、学堂代课分工,如此详细的一本记录可以说是一本马寨乡行知学堂社会实践大全,在小学员花名册一栏正反两页纸详细地记录着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年龄、年级、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家庭住址、报名序号,共有105个孩子的信息清晰在册。
课业辅导、情感教育、心理导航、科学普及、兴趣培养,在20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曹旺旺带领他团队的成员——外国语学院2012级的苏丹丹、音乐学院2012级的康丽君、经管学院2013级的苏文奇、艺术传媒学院2012级的孟雅、体育科学学院2013级的罗星星,以他们青春年华释放出的最大正能量,发挥各自学业专长,全身心地与留守儿童打成一片,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将乡村孩子的梦想唤醒,给孩子们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他们发现爱,懂得爱,得到爱,不经意间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爱、传递爱。给陶行知爷爷写几句话,给爸爸妈妈老师写几句话,以甲午风云为主题为国家富强写几句祝福语,孩子们稚嫩的笔迹在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的引导下,画出了中国梦的雏形,绚烂如花,含苞待放。
同样于此前在家乡刚刚办过行知学堂的苏丹丹在日记中写到:“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农村的学生都比较内向。在我自己在家办的个人行知学堂中,这个特点表现得比较明显。当我想让他们说一些东西时,他们都不开口,最让我惊讶的是当我让他们说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他们问我,老师,什么是兴趣爱好?!在马寨乡创办的这个团队行知学堂,小学员们的改变令人惊喜。他们由开始的不敢说话到积极主动的发言,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不值得说,但是,我知道这个转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为我以前也是和他们一样的胆怯、内向。孩子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即使有时候他们做了一些错事,那也只是因为他们年少无知。老师应该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一次的错误就否定一个学生。”
康丽君通过手工折纸和音乐课一点点打开了习惯了孤独的留守儿童封闭的心扉;罗星星被农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触动,被孩子们画在画上的对小先生的依恋所感动;孟雅通过一个叫蔡雨婷孩子的改变发现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老师不经意间的话语都可以让学生获得很大的改变;曹旺旺庆幸没有放弃那个特别另类顽皮至极的孩子并最终让这个坐不住的孩子从一个字不写到认认真真完成两本暑假作业;苏文奇让孩子们领悟到学好数学不只是为了考高中考大学,更是为了开发一个人的思维和心智,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几个志愿者最深刻的共同体会就是感受到当老师的辛苦和神圣,感受到在志愿活动中人生的又一次成长。
“小先生们要能吃苦,不怕苦,肯吃苦,苦不怕。小先生四勤: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反思,勤于总结。小先生五抓:抓兴趣、抓爱好、抓学习、抓品德、抓健康。一教一学:千教万教教有所爱,千学万学学有所获。一院办堂走向多院办堂,多校办堂,多专业办堂。作业为辅,兴趣爱好为主。行知学堂要做夏季风不做一阵风。”队长曹旺旺用这段总结生动刻画出小先生的肖像和对行知学堂的愿景。
合力写成的“一捺”
“人”字结构,笔画虽然简单,一撇一捺却深谙道理。如果说曹旺旺等几个志愿者用他们的行动写出了“一撇”,马寨乡行知学堂之所以能办得好,办出了规模和特色,离不开那些合力支撑的“一捺”。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得知合肥师范学院几个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暑假来义务支教,颍州区政府、马寨乡政府、马寨乡中心学校第一时间全力配合倾力支持,不仅在乡政府和中心校给志愿者们提供了食宿,解决了大学生们的生活难题,还带着志愿者们走村串户地动员宣传学堂,没几天功夫就有上百个留守儿童坐上爷爷奶奶的三轮车或自己骑着自行车涌入乡中心学校的行知学堂,眼看报名的村民越来越多,出于安全考虑,学堂只能设置一道“门槛”,没有大人接送的路途远的孩子暂时不给上了。
“感谢合肥师范学院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大学生,这几个志愿者大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素质,他们克服了独生子女的娇气,克服了当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一些浮躁和功利,沉下心来到偏僻乡村做志愿者,与留守儿童打成一片,为留守儿童心灵播撒知识甘露和梦想的种子,我们颍州区政府为合肥师范学院骄傲,为行知学堂这么一个好平台喝彩!”颍州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李主任对行知学堂赞叹不已。记者了解到,李主任的孩子大学期间也经常参加志愿公益活动,见到曹旺旺等几位大学生志愿者,像是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天气酷热,李主任还拿出1000元给小先生们当防暑降温费,并为小学员们送去学习用品。
“大学生来我们乡义务奉献,我们乡政府立刻给他们住宿地方买了新电风扇、风油精、蚊帐,伙食方面也尽量保证营养和卫生,乡里条件差,但不能委屈了这些献爱心的大学生啊!”马寨乡赵副乡长说。
“我们中心校有钢琴、有电脑上网,就是缺乏音体美师资。孩子们除了语文数学之外几乎不知道音乐、绘画、手工是什么,这批志愿者在行知学堂为乡村娃娃补上了美育这一课,孩子的视野、情趣、审美,在这短短的十几天被一下子激活了!”中心学校王校长说。
“家长说他们很放心很安心,孩子说他们自愿上喜欢来,希望明年再办,这就是最好的群众路线教育。我们乡政府一定全力支持这项公益行动,希望这个模式走得更远。说实话,一开始我们有担心,就怕家长和孩子来了就走,就怕这些小先生拴不住这些留守儿童的心!”接受采访的戴乡长的话中肯朴实,也是对所有为马寨乡行知学堂付出努力人们的一种肯定和激励。
行知学堂是合肥师范学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平台,2012年以来,学校以践行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为指引,以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为载体,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大学生自我成长为目标,动员广大学生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因地制宜在家乡或父母打工地创办“行知学堂”,做留守儿童的“小先生”。2013年夏天,足迹遍及全国的合师百所行知学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安徽省委活动办列为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4个重大典型之一,在安徽电视台展播和在安徽日报头版进行专栏报道;2014年初,“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入选省文明单位创建品牌。在坚持往年进乡村进社区、因地制宜办堂的基础上,今年在马寨乡创办的行知学堂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学堂的几个特点,一是上百个孩子加入的“大”学堂模式,二是几个学院不同专业志愿者团队作战模式,三是志愿者在异乡办学堂的无后方模式,四是校地、校校教育资源合作互补模式。
7月29日,合肥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邱克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冒着酷暑来到马寨乡中心学校看望慰问行知学堂“小先生”。她对当地政府和中心学校给予行知学堂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勉励“小先生”们在丰富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努力让小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收获,度过快乐充实的暑假。颍州区委书记顾恒中、区长张华久亲切接待了邱克一行,对合师院行知学堂和志愿者们的服务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合肥师范学院在颍州区挂职区委常委、副区长的干敬睿表示,阜阳是中国农民工输出大市,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百分之一,马寨乡又是农民工输出大乡,当地各级政府对这里的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十分关注,在这里举办行知学堂意义特殊。同时对学校行知学堂这一实践平台来说,今年马寨乡行知学堂在模式上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
采得百花成蜜后,行知甘露润百蕊。百所行知学堂的触角伴着幽幽盛夏的蝉唱蛙鸣在天南地北且蔓延且纵深,在马寨乡,105个孩子与曹旺旺等6位志愿者的故事成为这个夏天一道清凉而清新的风景,以行知精神为灵魂的行知学堂,将在一撇一捺中演绎出更鲜活更丰满的续篇,“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合师校训将会透过小小的学堂激发出更层叠更生动的涟漪。
行知复行知,瞳瞳更灿灿。人的一生中,短暂的20天能做些什么,短暂的20天又能改变什么,实地走访马寨乡行知学堂,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一句句质朴的话语,一双双明亮清澈的眼眸,给了记者最好的答案。(汪婷 特约通讯员:刁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