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报道合肥市35中倾情倾力发展民族教育

06.03.2017  20:03

3月2日,《安徽日报》在13版,以《悉心呵护“格桑花”》为题,专门报道合肥市35中倾情倾力发展民族教育,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汉藏深度融合、文化交融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的的感人事迹。全文如下:

2月27日是藏历新年的初一,合肥三十五中的校园里彩旗招展,藏族学生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民族服饰,大礼堂里歌声飞扬,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来自雪域高原的歌舞,来自喜马拉雅的祝福,能歌善舞的藏族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文艺表演。 “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合肥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在这里过春节不仅很有意义,而且很有意思。 ”三十五中藏高一(1)班学生次仁央珍高兴地说。

  今年是农历鸡年,藏历年称为火鸡年,藏历新年是藏族同胞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2月25日傍晚,在学校食堂的厨房里,一批藏族学生在擀面做“古突”,575名藏族学生端起一碗碗热气腾腾、香味诱人的“古突”,吃完“古突”孩子们又跳起了欢乐的锅庄舞。

  “让离家千里之外的藏族孩子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十五中校长范德标说。合肥三十五中自2001年起承办内地西藏班初中班,现有西藏班17个、藏族学生575人,他们来自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那曲、昌都、阿里等7个地区。汉藏教师将立德树人、恪尽职守、忠诚笃定视为职业操守,悉心呵护着来自雪域高原的“格桑花”。

  “刚离开亲人来到合肥时,有一点点害怕。不过,很快发现这里的老师就像父母一样,教我们洗衣、叠被、购物,节假日还带我们外出游玩。 ”藏初一(3)班的学生洛桑那央说。在她的眼中,老师李长娟就像“阿妈”一样,无论大事小事都会跟李老师分享。李老师办公室抽屉里的零食,洛桑那央和同学们总是第一时间品尝;孩子们要是想家了或生病了,李老师也是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嘘寒问暖关心备至。

  “这些孩子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他们会把我当成家长,也会把学校当成家一样。 ”李长娟说。她的儿子今年8岁,从小李长娟称他为“牦牛”,正是源于心中对西藏学生的喜爱和对民族教育的情怀。李长娟连续任教西藏班13年,基本上不过寒暑假、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把青春和心血浇灌在这些藏族孩子身上。

  在三十五中,像李长娟这样的 “阿爸”“阿妈”有很多。校长范德标以校为家,平时进课堂、查宿舍、看食堂,给想家的孩子安慰,给受挫的孩子鼓励,他还给生病的孩子端汤喂药。年过半百的王赟老师,是学校艺术团的团长,他的手机里有许多个学生微信群,最大的一个群有370多人。

  “西藏班孩子的教室跟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办公室是相连的,为的是方便师生随时交流,西藏班孩子的宿舍,旁边便是生活老师的房间,为的是便于照顾孩子的生活。 ”三十五中副校长顾晓惠说。

  以格桑花和书本为设计基本元素的校徽,用飘逸的哈达和藏羚羊形象构成的校旗,16年来合肥三十五中已为西藏培养了1426名优秀毕业生。学校探索出了一条汉藏深度融合、文化交融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民族教育知名品牌,成为合肥民族教育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