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民“尝鲜”蔬菜订制 体验“有机生活”

01.07.2014  11:28
导读:“吃什么蔬菜,都是他们给我安排好,基本上还算满意。”刘玲笑着说,自打今年3月起每月花230元私人订制起蔬菜后,她一周两次享受四到五种不同的时令蔬菜配送,在刘玲看来,这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

 

支付固定费用,搭配好的新鲜蔬菜就能直接从田头送到家。蔬菜订制成为这两年不少追求生活品质市民的选择。不过,近日国内一家知名蔬菜订制公司“田园牧歌”的突然倒闭,让这个时髦而又蕴含巨大商机的行业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

此前,合肥不少市民已经开始享受蔬菜订制。不过记者了解到,由于比一般买菜要贵很多,因此许多市民对蔬菜订制并不感冒。

田间地头直达小区的鲜蔬

6月的合肥有点热,6月27日傍晚6点一刻,在合肥一家国企上班的刘玲准时来到小区配送有机蔬菜的摊点,这些菜是几个小时前才从蔬菜基地转来的。刘玲拿起一袋蔬菜打开一看,红椒、丝瓜、毛豆、红苋菜、西红柿,红红绿绿的颜色格外鲜艳,一股夹杂着泥土芬香的味道扑面而来。

“吃什么蔬菜,都是他们给我安排好,基本上还算满意。”刘玲笑着说,自打今年3月起每月花230元私人订制起蔬菜后,她一周两次享受四到五种不同的时令蔬菜配送,在刘玲看来,这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

刘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6月27日配送的五种蔬菜每种一斤的市场价格来算,总价格不超过10元。刘玲的菜算下来,虽然价格高出一倍,但她认为很值,“都是时令蔬菜,省得去市场挑选,而且还是产地直供。”

刘玲告诉记者,小区附近除了一家大型超市外,菜市场离得比较远。“在超市买菜的‘潜规则’就是两个高峰期,早高峰是8点到9点,晚高峰是晚上6点到7点。如果能赶在这两个点买菜的话,新鲜度还是很不错的,但也要克服人多拥挤的困难。”

刘玲说,她和丈夫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家里的琐事都交给婆婆打点,“婆婆对蔬菜很较真,常为了选个新鲜的蔬菜耗上半天时间。”在得知小区里有这样一个配送点后,刘玲立刻加入了订制蔬菜的行列。“虽然不是有机的,起码也能保证原产地直接供应,绝对新鲜。”刘玲说,这几个月来,她对这种蔬菜配送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唯一一点小遗憾就是无法自主选择。但也不是不可预订,刘玲说:“前几天,儿子跟我抱怨说好久没有吃到茄子了,后来我就打电话给配送点跟他们协调,第二天就送了过来。”

尽管这种方式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但这完全不妨碍刘玲成为它的“死忠粉”,“让我每天都能吃到新鲜多样的蔬菜,又能节省时间,价格还高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

开辟私家菜园想吃啥种啥

老郭并不老,是位时髦的中年人。在大家还在网上玩开心农场的时候,他就在现实里“捯饬”出自己的菜地了。

四年前,看到单位旁边有块地杂草丛生,老郭便动了“开荒”的念头。“小时候我们吃什么菜那就是什么味,黄瓜就是黄瓜、茄子就是茄子。现在很多时候,买来的菜都吃不出味来。”老郭决定种出记忆中的蔬菜味道。

除此之外,让老郭萌生出这样念头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过去医疗条件不发达,很多人死于肝病、肺病,但很少有人得癌症。”在老郭看来,罪魁祸首还是被“污染”了的食物。“因为遭受农药、化肥的残害,最后土壤里只剩下氮磷钾这三类化学物质,但事实上土壤里蕴含有73种元素。”老郭说。

走上种菜路后,老郭发现里面的学问可真不少,“想要种出口感极佳的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反复试验和摸索。”老郭从大别山区带回来几十斤土,将其制作成“炸弹酵素”,这种酵素产生的微生物可以迅速繁殖,从而为蔬菜提供最肥沃的土壤。谈及“炸弹酵素”,老郭说这是他之前去泰国旅游时从那里的“有机农耕”中学到的经验。老郭坚定地认为,既然种有机蔬菜,那就一点化肥农药都不能使用。对付害虫,老郭也有一套独门秘笈:用酵素、醋、水,按照1:1:500的比例兑匀来除虫。“不过因为土壤很肥沃,大部分时候害虫根本无暇顾及蔬菜。”老郭笑着说。

老郭说,如果单纯从经济上来看,自己种菜肯定是件“亏本”的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去菜市场买斤青椒只要花上一块多钱,但你要种出一斤青椒就远远不止这个价了。”但既然选择了种菜,就不能拿成本来考量。

如今,老郭每个月要为他的菜地投资上千元,“主要就是肥料、种子,这还不包括耗费在里面的时间和精力。”近期,老郭的地里有数十种蔬菜,不仅有市面上常见的,也有市面上很难买到的。老郭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认为种菜带给他的有机生活和快乐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订制蔬菜价太高,多数市民不买账

昨天上午,记者随机对20位市民进行调查后发现,受访者中有六成以上的人都不太能接受这样的“新式买菜”方式。大部分受访市民给出的原因是 “性价比不高”。

市民李女士表示,空心菜市场价不到一块钱一斤,但送上门的价格却高了两三倍,太贵了。在这六成多的受访者中,有大约有70%的人是因为价格高而将其拒之门外,另有20%的人考虑到搭配种类、无法自主选择等其他因素不愿接受这种买菜方式。

对于配送蔬菜的价格,市民们有着各自的心理底线。“既然配送到家,价格高点是正常的,但我认为最多不能高过一倍。”市民白小姐说。

在赞同这种买菜方式的市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正在享受这种服务。在市民李先生看来,他之所以选择配送蔬菜到家,唯一原因就是“新鲜”,“毕竟没有经过任何的中间环节,是直接从产地输送过来的。”

除此之外,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在这20位受访市民中,九成以上对自己租地种菜“不感冒”,理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剩余者虽然有此意向,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场地,也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