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改革纪实
在高考录取率达到一定比例后,除了传统的升学取向,普通高中应该实现怎样的办学目标转型?
在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更多创新人才的时候,普通高中应该如何为破解“钱学森之问”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普通高中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心理发展、能力提升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
近年来,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围绕“多样发展、特色发展、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以“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为目标,切实贯彻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办学质量提升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新成就,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达到了新水准和新境界。
“尽可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良好的个性化成长空间”已经成为全市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个性特点,合肥的普通高中在转型中异彩纷呈。
以有效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2014年,合肥参加高考学生总人数为65778人,本科上线人数为29086人(不含艺体),比2013年增加4360人,占考生总数的52.7%,高出全省本科录取率11.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步提升势头。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有效的教研。新的高考模式、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新的课程标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特别是新的课程体系,让高中各学科的课时分配比例会有很大不同;新旧课程体系同时存在的过渡期,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而短时间内,各校教师队伍不可能大幅度调整。合肥各高中学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统筹安排教师课程,加大教师的培训与研修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进修学习,有计划地邀请专家进校培训指导。出台政策,制定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研究课程体系,开设适应新高考、符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合肥各级教研室在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实施教学质量检测和优化复习方法策略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作用。定期的教学质量检测以及教学质量分析会议,为学校准确评估教学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客观依据。
以理念转变促进发展转型
2014年农历新年一结束,合肥七中校长杨开仁便没有一天是轻松的。随着新校投入使用的日期日益临近,合肥七中人没有一天不在为此而准备着、忙碌着。“现代化的新校区将使学校的硬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现在我们其实更加关注质量的提升,更加关注内涵上的发展。”这是杨开仁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琢磨的事情。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时间段,这一阶段的健康成长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和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具有特殊和决定性的意义。合肥十三中校长张育明表示,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如何建立对不同人才的多样化的遴选与评价机制,是教育界,尤其是高中阶段教师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与探索。
在高中校长理念转型的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普通高中发展的政策导向也在转型。2012年,合肥出台并实施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实施意见和指导学校完善发展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来促进合肥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同时,规范招生行为,公办普通高中继续严禁招收同城借读生,继续加强省示范高中特长生、普通高中特色班及国际班招生管理。在高中阶段,合肥试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综合性高中、特色高中、专门学校等类型高中发展的新途径。市教育局在推动全市教育转型中,从质量评价、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力推普通高中转型发展。
2014年合肥省示范高中总数达到28所,占全市普通高中总数114所的24.5%,学生数占49.8%;市示范高中27所。省、市示范高中学校数占全市高中学校总数的50%,学生数的70.3%。2014年招生改革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引导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突出规范、质量和统筹三条主线。市区高中招生学校37所,总计划18680人。14所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12590人,较去年增加700人,占市区总计划的67.4%,增长4个百分点;省、市示范高中招生计划14930人,占市区总计划79.9%。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比例扩大到85%,志愿设置进一步优化。
合肥还规范国际班管理,根据《合肥市普通高中国际班招生及办学行为管理办法》,实行“五个统一”原则,按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高中十校联盟”校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十校抱团取火,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取得初步成效。七中新校区建设按期完成,顺利招生办学;十中新校区建设正有序推进,可望明年秋季开始招生。
以课程建设助推多元发展
每周三下午的合肥八中热闹非凡。操场上、体育馆内,学生们在挥洒汗水;草坪上,一群学生在打高尔夫;机房里,学生潜心研究程序设计、机器人等;餐厅里,爱好烹饪的学生正在烹制美餐……学校针对新一届高一,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整合。把原先的一些活动纳入课程管理,开设了70多门非限定性拓展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整个周三下午,高一年级不安排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的学习,时间全部用来上这两类课程。
“如果学校提供的课程仅为高考服务,而不是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人生幸福服务,就不是好的课程。”合肥八中校长王建明说,为了达到学生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为了增强普通高中教育的自主性、选择性,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其中,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应该指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发展,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仅是智力的发展,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的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只是在学校发展。
合肥八中决定用若干年时间逐步建立一整套丰富多样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修各种更高级、更专门的课程,让学生的品行与学业、兴趣与特长和动手动脑的能力都能得到科学开发。
“课程是创新人才成长的通道,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合工大附中校长窦本银也这样认为。
而校本课程,正是合肥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在“开齐开足课程为底线,创新课程实施为目标”的思想指导下,合肥课程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全市各普通高中开发的校本课程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合肥一中、六中、八中为代表,一批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正在走向全市乃至全省,一些学校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课程,也有一些学校的学习环境日益具有文化底蕴,为课程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加大高中教学专项视导力度,不断增强视导效果。突出教学视导主题,明确视导活动的主题和目标,提高视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视导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建立和实施视导活动分析和反馈制度,提高视导工作的引领性、指导性。
以优化备考方式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备考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把“夯实基础、调适难度、突出主体”的备考思路,贯穿于高三复习的全过程。以持续提高备考效益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复习课、讲评课方式改革。围绕学校教学管理科学性的调研主题,深入了解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研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帮助学校优化管理规范,改进管理行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聚焦减负担、增效果、提质量,举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论坛和集中培训研讨,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新途径,引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深钻教材和教法,创建高效优质课堂,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和最优化,高中课堂出现了新变化,课堂教学呈现新气象。
以主动创新彰显办学特色
“目前,基础教育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后,逐步走上了追求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但高中教育千校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背离了教育的本源。”合肥十中副校长吴菊文认为,学校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综合考虑校情、区域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等因素,找准切入点,创新工作机制,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走特色发展之路。
合肥各高中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教育思想逐步确立,“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办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各学校大力营造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的育人环境,努力打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全市普通高中以自主发展规划为指引,积极筹划,主动创新,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发展品质。围绕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一批富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上一学年合肥参加国家和省青少年机器人、信息学、电脑制作活动和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6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23个;获得省一等奖72个,二等奖92个,三等奖98个。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5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29个;获得省一等奖43个,二等奖256个,三等奖305个。合肥一中牛泽昊、李文亚、陶润洲获得全国数学奥赛金牌,董吉阳获得铜牌。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合肥获得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合肥获得金牌一枚、银牌一枚、铜牌一枚。全国青少年校园健身操大赛,庐阳高级中学和合肥八中分别获得啦啦操一等奖和健身操二等奖。
“近年来,合肥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水平全国领先,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优质特色不断强化。” 2014年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调研员姜昌根这样充满自信地表示。
转型还在继续,前景更加辉煌…… (特约通讯员:马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