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驱动经济创新转型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讯 由事后为主变为事中事前介入为主、由分散使用变为集中使用、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由直补企业为主向创造外部环境为主转变……合肥市从2014年开始构建了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这一改革为合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政府助力企业 攻坚电池回收
新能源汽车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是动力电池系统的回收和处置,开始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合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国轩高科去年开展了“基于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兆瓦级储能项目”,就是希望解决动力电池系统回收和处置。项目决定研发大规模的储能电站,准备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内,利用最新的技术成果,解决150~180套大巴系统回收后的利用问题。
但是,研发需要大量的经费,而这种面向未来的研发,更需要大笔资金。就在此时,合肥的新型政策向国轩高科伸来援助之手。由于该项目能将退役的动力电池建造为兆瓦级储能电站,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后用于高峰时期,有效减少电能浪费,合肥市决定将此项目列入自主创新“借转补”项目。这样一来,项目在开展初期就得到了合肥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资助,解决了企业研发经费问题的同时,还极大地激发了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
同时,按照《合肥市财政资金“借转补”管理办法》,该公司新建的年产2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线及研发中心建设,被列入合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按设备计划投资额的12%给予补助,这又是一笔“雪中送炭”的资助。
此外,国轩高科去年还收到合肥市事后奖补类资金累计282.84万元,全部用于公司的研发能力建设及研发人员激励。乘着政策的东风,国轩高科近年来获得长足的发展,2014年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在国内第二,世界第六。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
国轩高科的成功,仅仅是“1+3+5”产业扶持政策发挥作用的一个例子。在试行一年后,合肥的新型政策已经实现了资金由“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的转变,真正发挥政府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经历了9年的演进历程,2014年,合肥开始构建了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调整之后的政策,达到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合肥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政策调整体现了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如拓展了投入方式,除原有事后奖补外,增加了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三种投入方式。”
新的政策为合肥市营造了更好的创新氛围,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今年前五个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2.6亿元,增长15.8%,增幅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另外,在前五个月里,合肥的授权发明专利达到1208件,增长57.5%。
本报记者 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