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小麦抢收基本结束
笔者从合肥市农委获悉,该市小麦机收会战已圆满结束。在历时10天的机收会战中,全市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164万亩,机收率达99%,小麦抢收期间,全市共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6万台套,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13000台,其中“引机入肥”2500台,组建机收服务队55个,成立跨区作业服务站31个,检修各类机械9.5万台。
今年小麦抢收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单日抢收量增加。小麦收获期间,我市遭遇多场强降雨天气,小麦有效收割时间缩短,单日抢收量增加,克服阴雨天气的不利影响;二是机收率再创新高。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65.41万亩,机收小麦164万亩,机收率达99.1%,再创历史新高;三是大型机具明显增多。随着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复式作业机成为“三夏”农业生产主力军;四是市场秩序好。跨区作业机具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提前联系,实行订单作业;农机部门加强服务,及时引导,散机盲目流动大幅减少,机收市场秩序良好。
针对麦收期间,遭遇多场强降雨天气,给小麦抢收带来了不利影响。合肥市把小麦抢收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农机的主力军作用,加强机具组织调度,认真搞好各项服务,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一是领导重视。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 “三夏”工作,多次就“三夏”工作尤其是小麦抢收工提出明确要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调度,分管领导全力以赴抓小麦抢收工作,坚持在麦收一线指挥调度小麦抢收工作,多次深入一线督查“三夏”工作。
二是做好服务。各级农机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小麦机收时间、面积、价格等信息;进一步加大对农机手的培训力度,成立技术维修服务队,明确到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机具检修;组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开通24小时农机热线电话,帮助机手解决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承诺“有困难,找农机”;组建机收服务队,采取包、帮、扶措施,为农户提供作业服务。与气象部门、通信部门沟通协调,开通手机短信平台,指导机手开展作业。与交通、公路部门加强协调,落实跨区作业绿色通道制度,保证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顺利转移。与石化、石油部门加强协调,增加柴油储备开展送油到田间地头等服务。与公安、交警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机具有序流动的疏导,打击随意上路拦机截机行为。
三是组织调度。主动应对不利天气,从机械、用油、信息、资金等方面,及时跟进服务。进一步摸排辖区机具数量,掌握机具分布动态和作业需求。利用“农机通”、政务信息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及麦收作业信息,引导机手合理流动,参与小麦抢收会战。组建小麦抢收应急作业队,统一调度机具,千方百计保障重点地区、特殊群体的小麦抢收需求。发挥粮食烘干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粮食烘干机械的作用,及时跟进烘干服务,确保抢收的小麦不变质、不减损,力争把灾害损失降抵到最低程度。鼓励粮食收购企业延长收购时间,敞开收购,确保农民午季丰产丰收。
四是强化督查,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市政府专门成立5个小麦抢收工作督查组,分片包干,加强对小麦抢收工作的专项督查。实行一级督查一级、一级调度一级,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小麦抢收工作的信息报送,6月8日前,市政府对小麦机收进度实行一日一报,一日一调度。如果因组织不力,小麦未能按时收获,造成严重影响的,市政府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是加强宣传。小麦抢收期间,全市农机部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专业网站、政务信息等新闻媒体和宣传渠道,与新闻单位紧密配合,采取联合定报道、定期通报重要新闻、派专人协同采访、及时通报动态工作、建立三夏快报机制等有效措施,实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加强信息宣传,营造良好的抢收小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