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回眸:记合肥市学科教师培训基地实践探索

02.03.2015  10:05

为走出“泛泛而谈”的培训误区,改变“大班额”、“一刀切”的培训现状,合肥在全国首创依托优质名校,建立学科师训基地,分学科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以此打破培训瓶颈,让培训走进课堂,落地生根,焕发活力。截至2014年,全市学科教师培训基地达到16个,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18个学科。

培训基地依托优质中小学校而建,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学科内有影响的优秀教师,组成学科培训团队,配备给各培训基地。各基地培训团队由1名或若干名学科内在全国或全省有影响力的名师领衔,组织教师培训,开展培训的专题研究。这种依托身边优秀教师培训自己教师的做法,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基地组织开展的培训,教育教学实践部分的内容不能少于三分之二,培训的专家中,来自一线的名师不能少于三分之二,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市教育局的总体要求,各基地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些符合基础培训的路径和模式,形成了初具特色的培训文化,如学导研三位一体、五级研修平台、微“”大义、多人多轮撰写教案、多人多轮滚动上课等,都是深得教师认可的培训形式。这些探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教师培训研修提供了很好的蓝本。

各基地的培训,分高校集中研修、基地内实践研讨、专家与学员结对辅导、岗位实践等多个阶段进行。培训以混合研修模式推进,通过任务驱动式、案例式、情景式、互动式等多种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以此拓宽参训教师教育视野、更新学科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种培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接地气”而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得到了广大参训教师高度认可。培训基地已成为合肥市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和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平台。

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16个基地共培训专家型教师200名、骨干教师1100名;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安排90场,与近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交流。

参训学员合肥市南门小学丁艳认为,“基地的培训,形式多样,交流充分,互动到位,真正做到理论学习、实践观摩与实际操练相结合,是一项容量大、安排紧凑、有新意的教师培训活动”。

肥西县江夏中心校的白素娟则表示,“培训安排能够围绕主题展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既有教学骨干呈现精彩的课例,同时又有专家加以理论总结和指导。两者相辅相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培训团队专家、庐阳区教研室杨立新老师感慨道:“培训基地是合肥小学语文人专业成长提升的平台,展示交流的舞台,更是每一位教师心灵和精神的家园。”(特约通讯员:马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