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03.12.2014  18:07

      今年以来,合肥市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三个机制。建立社会救助协调机制。调整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12家增加到26家;各县(市、区)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截止11月12日,合肥市市、县两级核对机构全部成立。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全市143个乡镇(街道)均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受理、转办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8项救助,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相关部门协同办理。
      二是推行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完成21万余名低保对象的复查核,完成率100%,退出低保数为4823人。探索低保信息双公开制度,实行低保信息在居住地长期公示与网上公示同步进行。7月1日起,市、县两级网站公开全市农村低保家庭的基本信息。
      三是深入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修订《合肥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将社会散居孤儿和农村0-14周岁儿童急性白血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纳入救助对象范围。1-10月,累计18万人次享受城乡医疗救助,支出医疗救助金8823万元。此外,全市有10个县(市、区)出台并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切实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是构筑“救急难”工作发现通道。建立全市“救急难”困难群众数据库,县级民政部门建立“救急难”主动发现通道,从村(居)、乡镇(街道)、县级民政部门设联系人,实行分片包干。村民小组长、社区网格员发现情况,即可报告上级联系人,实行逐级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救助。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被确定为省级“救急难”工作试点单位。
      五是加强社会救助制度创新。出台《合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合肥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算办法》、《合肥市社会救助工作信访和投诉举报核查办法》等10份规范性文件。
      六是加强社会救助审计和督查。今年以来,相继接受了国家财政部、审计署、省市财政等部门的审计,反馈结果良好。

                                                           

上报单位:合肥市民政局
信息作者: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