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提升工程纪实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基础教育更是事关千家万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然而,在现阶段,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差距较大,就连在城区,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都会为了一所优质中小学校的入学名额而花高价去购买方便孩子上学的住房。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农村家长们也不例外。
2013年底,合肥市“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其中,薄弱学校提升工程位列其首。四个多月过去了,紧锣密鼓实施中的“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将如何提升合肥教育整体水平?
标准的科学实验室和微机房, 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配有现代化的钢琴房、舞蹈房、多功能厅,设施完善的图书室、阅览室,各班都配有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好一所美丽的学校!这可不是位于城区的省、市级示范小学,而是位于巢湖市南郊的城南小学。这是合肥市努力创新机制,倾斜政策,实施“薄弱学校质量提升工程”, 将一批薄弱学校培育为优质学校,建校舍,配装备,强师资,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一个缩影。
“新优质校”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今年年初,在合肥市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就是新优质学校。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优质学校区别于原来我们心目中的大校、名校,是指通过着力培育义务教育阶段一般学校、薄弱学校、新建或小区配套学校,形成一批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关键、以特色彰显为重点、以质量提升为基础的“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新型优质学校,努力托高义务教育“底部”,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好,从而实现百姓身边都有好学校的目的,以此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的巩固和提升。
薄弱学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的有力举措,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基础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硬件和软件的提升,而财政“及时雨”无疑加快了提升进程。据介绍,仅城南小学项目,巢湖市投入了480万元。2014年,巢湖市计划完成10项教育基建任务;瑶海区目前新增布点学校5所,包括3所中学、1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改扩建学校6所,包括1所中学、5所小学。规划总占地面积222亩,规划总投资约5.27亿元。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用地指标向中小学建设倾斜,加快新布点学校和改建扩建学校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设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奖补专项资金,并向薄弱区域和薄弱学校倾斜。在确保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学校校舍、宿舍、食堂、道路、功能室、运动场地、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确保到2014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到88%以上。
发展联盟 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
去年,合肥市明确要求,在各县(市)区政府制定辖区学校发展联盟工作方案,举办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论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是中小学按照“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方式进行组合,是破解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难题的有效途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薄弱学校”。各县(市)区采取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集团办学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名校与薄弱学校的发展联盟。联盟学校每年互派管理人员和教师挂职、任职、任教和支教,学校之间通过联谊、联研、联培、联考、联评等一系列措施打破校际之间交流壁垒,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发展教育联盟,首先要扩大城乡学校合作比例。经过努力,到今年底将达到260所以上,并以每年50所的速度递增,力争在2017年全市城乡合作学校达到400所以上。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在肥西严店初级中学举办“加强校际合作,共同提升品位”的城乡教育结对合作共建活动,为实现合肥市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同步提升,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一体化共同发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严店中学校长王世玉感慨:“自从有了城乡学校合作,能经常和城里的‘名师’切磋交流,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高新区也与蜀山区、庐阳区达成了引进名校的初步协议。
“有了城乡合作、教育联盟,名校的名师经常去普通学校上课,能较好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的压力,并带动普通学校师资水平的飞跃提高,将普通学校也提升为新的‘名校’;城里的老师经常去农村上课,农家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就不用往城里跑,能节约一大笔开销,也更好地利用了教育资源。”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合作、发展联盟,合肥市规定,各县(市)区财政要每年列支专款,保障联盟活动正常开展,按一定标准给予到联盟学校去挂任、支教的人员和农村偏远学校教师交通和误餐补贴。对城乡教育结对工作给予奖补。确保到2014年底时,瑶海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认定,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和巢湖市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定标准,庐江县通过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督导评估。
多措并举 绘制合肥教育美好前景
市教育局相关人员介绍,今年2月份,全市下达了新优质学校创建通知,提出每3年为一个创建周期,每年启动30~40所学校参加创建。通知下发后,各县(市)区政府和教育系统积极响应,迅速启动了各项工作,共有76所学校申报参与第一批创建工作,并已全部完成前期规划。其中,包河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在南园学校等5所学校开展学校发展规划项目,邀请高校专家、安排区内师范附小等5所学校校长作为本土专家指导学校规划,以规划引领学校发展。肥东县支持农村薄弱学校创建“新优质学校”,每年奖励创建学校5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合肥市还将作出以下努力: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校园信息化网络环境,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9∶1,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10M。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普遍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科学规划,按照全市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总体任务,将寄宿制学校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有机结合。各县(市)区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完成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制定《合肥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
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有效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探索在儿童福利机构内设立特教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发挥合肥特殊教育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落实“名校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思路和“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加快县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教育的需求。合肥市多措并举,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提升工程,今后的3~5年时间里,将全面提升薄弱学校的综合实力,加速提升薄弱乡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形成以城镇带乡村、城镇乡村互动、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特约通讯员:马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