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将打造一批城市副中心 多项经济指标冲全国十强

22.08.2014  11:41
导读:从省会城市中的小弟,到主要经济指标进“十强”;从“141”城市组团,到“1331”市域空间发展新格局初现,合肥实现了从滨湖到环湖的大跨越。历经三年的发展,一座城市的全新格局已经诞生,大城开始圆梦。

□扩张  周边延伸三大副中心

陈军是来合肥追梦的一员,他和他的团队梦想实现的背后,是合肥“大城”成长的足迹。

2013年,投资超200亿元的北大生物经济示范区项目落户巢湖经开区。作为该项目生物经济研究院副总经理的陈军还清楚地记得,项目的投资协议就是在一辆大巴车上签订的,没办签约仪式,也没有任何排场,效率奇快。

2011年8月划归合肥市直管,巢湖经济开发区成为合肥四大开发区之一,历经三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是省会经济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之一,合肥对巢湖的辐射成果越来越明显。“2013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巢湖开发区一负责人对未来很有信心,“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十二五’末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00亿元以上,建成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

根据规划,合肥将延伸出巢湖、庐江、长丰三个城市副中心,其中巢湖城区将定位为现代产业发展高地、全国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地和生态之城。庐江城区则打造合肥南部重要副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同时打造巢北产业基地产业新城,以合宁与合巢芜两大发展轴为共同支撑。

□经济  多项指标冲全国“十强”

今年6月,合肥市与上海铁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通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合肥至西欧的货运时间由海运的30天缩短至15天左右。这为合肥北部地区成为新一轮开放的前沿地带打开了前行的道路。而随着《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的正式获批,合肥市打造区域性特大型城市开始加速度。

“合肥必须在全国找定位、争地位,在全球扩影响、争名誉。”对于合肥这座城市的定位,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一直强调“放眼全国”。从省会城市中不起眼的小弟,到提出“进十强”,合肥已经初步实现了这一目标。记者从合肥市人大获悉,合肥上半年多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尤其是上半年投资增长速度达19.3%,财政收入增长21.2%。

根据规划,到2015年,合肥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有望跻身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包括生产总值6600亿元,有望前进4位,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8100元,有望前进3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