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寿春路桥将“整容” 夜间施工总工期40天

16.03.2015  17:04

横卧水面的寿春路桥,在霓虹灯的光影闪耀中,犹如一道彩虹,光影与色彩交错构成合肥著名的夜景。昨日,记者从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寿春路桥不久将迎来“整容”大修,今年这座牵动百姓出行的桥梁枢纽有望增添更多活力。

1 用上新涂层可20年防腐

1988年正式通车的寿春路桥,已经陪伴合肥人走过了27度春秋,更是被称为“合肥老城区标志性建筑”之一。2000年,寿春路桥由于拱桥吊杆年久老化而被加固,2007年2月3日,合肥市寿春路桥经过二十天的灯饰大修工程完工。原先桥体上的七彩变化的LED数码灯全部更换为16种程序的、可随意调换的LED数码灯,并增设了幕墙灯和32盏LED星光散射灯,使桥体上下形成一个整体。与寿春路桥紧挨的是淮河路桥、长江路桥,三条平行线在灯火映照下呈现着古庐州独特的城市风景,也是市民熟悉的“庐州灯火”。

由于建成年代较长,建设部门通过检查发现寿春路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在开春时节抓紧进行大修。考虑到寿春路桥重要的交通位置,施工时间计划为夜间10:00至次日凌晨5:00临时占用一条车道封闭作业,总工期大约为40天,尽量减少对市民日常出行的影响。

此次病害大修项目将采用4台以上登高车,对桥梁的外表及“脸蛋”进行涂装施工。为了保障桥梁的安全性和美观度,要对近百平方米的混凝土开裂破损部位进行修复;同时,铲除原有涂料、打磨基底、清理范围多达1350平方米。     

随后,还得在桥梁外表刷上一层更牢固的氟碳面漆,这种涂料耐热性、耐低温性更好,而且具有低摩擦性,可以方便车辆行人经过。据了解,这种新的桥梁涂层体系做好后,防腐年限可达到20年。

2 解放后新建的第三座桥

据《合肥市交通志》记载,“1987年,为缓解淮河路桥的交通拥挤,市政府决定建造寿春路桥,由市规划设计院罗金铸主任工程师和唐振忠工程师负责设计,同年4月10日动工,当年12月26日竣工验收,1988年1月1日正式通车。28根钢丝绳吊杆,悬吊着23块特大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桥总宽度30.38米。桥两端建有4座男童和少女的塑像。寿春路桥位于市区东门淮河路桥上游120米处,桥东连接胜利路交界处,横跨南淝河,桥纵轴线与河主流正交。它的规模在全国同类桥中宽度第一、跨度第三。”寿春路桥不仅是安徽省第一座中承式系杆拱桥,也是贯穿合肥市区东西向主干道路的重要桥梁之一。

已故的合肥民俗专家牛耘曾向记者介绍,合肥原先只有7座可以出城的桥,分别为水西门桥、拱辰桥、西平门桥、威武门桥、时雍门桥、南薰门桥、德胜门桥。在日军占领后,被毁得只剩下了3座,使得人们出城非常不便。1953年修建的淮河路桥是合肥第一座钢筋水泥桥,20年后合肥市又修建了长江路桥,上世纪80年代修建了寿春路桥。牛耘说,这3座桥的修建都曾经轰动一时,尤其是寿春路桥,因为造型特别,加上桥头的雕塑,成为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有趣的是,寿春路桥头的雕塑还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一次关于城市建设的座谈会上引起争议,至1994年桥头塑像被换成一组不锈钢材质的《春华秋实》,它们的作者是安徽省城市雕塑院院长徐晓虹。对于雕塑的创意,徐晓虹解释说,“意在与‘寿春’两个字结合,通过果实与花蕾的变化,象征生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