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对症下药治雾霾 扬尘防治开出首例罚单
资料图
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当下最被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年初的合肥市“两会”上,政协委员共提交19份大气污染防治的提案。6月16日,记者从合肥市大气污染有关提案办理专题协商通报推进会上了解到,合肥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捍卫我们的蓝天。
摸底
全市共有污染源63921个
雾霾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不论多么复杂,但总能找到源头。今年年初,合肥市花大力气对全市大气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摸底,找到63921个大气污染的源头。摸底之后,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
从数量上来看,黄标车占了污染源的大多数。污染源包括生活小锅炉904台、黄标车59812辆、加油站304座、油库4座、油罐车168辆、矿山39个、混凝土搅拌站118个、储煤场26个、港口12个、物料堆场112个、渣土车1045台、需进行整改的汽车露天喷涂企业52家、需实施工业脱硫脱硝及除尘工程155家、拟关闭52家环境状况不佳或产能落后企业。
“今年,合肥市将治理24109个污染源。”合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1月份,全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千人大会,确定了6大类26项整治措施。市政府与各县区、开发区及市直部门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空气质量指标和具体工作任务纳入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不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打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持久战。从监测数据来看,今年1-5月份,按照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开展监测的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仅比去年同期下降1.4%。
应对 举措1
午季禁烧
6月15日,合肥遭遇今年最严重的雾霾天。这个季节发生雾霾,秸秆焚烧成了最大的“疑犯”。经过调查发现,合肥并未发现违规烧秸秆现象,雾霾的元凶可能另有他人。不过,午季禁烧延长至7月20日。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合肥午季禁烧的总投入已经超过1亿元。
今年,合肥市实行了历史上最严格的秸秆禁烧政策:实行午秋两季禁烧;实行全域禁烧。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合肥市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还田、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和秸秆集中化储运“五大秸秆利用工程”,并调整完善了有关扶持政策,将秸秆离田还田补助由去年的每亩20元,提高到每亩30元。
“根据初步统计,仅310万亩的午季作物,全市投入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资金超过1个亿。”合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省已下拨禁烧资金5857多万元,市落实5000万元,县(市、区)配套资金9000多万元。对于500多万亩的秋季作物,市、县将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资金投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