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多途径推进“文化惠民”扮靓美丽乡村

11.01.2018  20:31

建农民文化乐园,扶民营院团“成长”,送戏送电影下乡,为农家书屋补充新书……近年来,合肥市多管齐下,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服务下基层、进农家,持续提升美丽乡村“文化韵味”。

建农民文化乐园

走进肥西县上派镇古埂社区,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宽敞明亮,展览墙上记载着多项文体活动的精彩瞬间。这样的景象如今在肥西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随处可见。

2016年以来,该县整合闲置学校、礼堂、祠堂等资源,重点建设了15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打包”多种文化服务进村居,惠及千家万户。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意味着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不仅包括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包含了文化、文明的振兴。 ”合肥市文广新局局长郑家余告诉记者,全市140个乡镇(街道)均建有设备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而且足额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014—2017年,全市共建成10个乡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从2013年开始,开展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农民文化乐园18个、市级100个、县级55个,在全省数量最多。扶民营院团“成长”

2017年12月20日,合肥市第二届“乡音乡情”民营文艺院团优秀节目巡演肥西县专场文艺演出,在桃花镇繁华社区文化广场举行。一个个精心准备的节目,一曲曲嘹亮的歌声,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几年前,我市对于民营院团的管理基本以行政审批、许可证件管理为主,院团共有30余家,规模小、经营散,专业演职人才缺乏、演员年龄偏大,与专业院团无法相比。资金短缺、缺乏经济后盾和具体政策扶持是制约院团发展的普遍瓶颈。 ”合肥市文广新局文化市场管理处处长李爱武介绍,“自2013年开始,市里加大了对民营院团的关注力度,全市民营文艺市场犹如重获新生。 ”

2016年合肥市开全省先河,出台《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对民营院团在人才引进、剧目创新、演出场次、配套补贴、优秀遴选等项目上予以资金支持,当年兑现扶持资金190万元。今年该市在文化产业资金中专项安排700万元,用于支持民营院团快速“成长”。

据统计,合肥市民营院团总数由2013年底的33家跃升至现在的184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院团自身素质也显著提高,“文化草根”逐步登上了省市大舞台。在全市“送戏下乡”政府购买服务竞标中,民营文艺院团的中标率和演出场次已超过专业院团。更为可喜的是,该市已有5家民营院团获得中央财政文化产业项目“优秀基层戏曲院团”资金补助(每家30万元)。

送戏送电影下乡

2017年12月25日,肥东县“新时代”文艺宣传小分队走进牌坊乡,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以“讴歌新时代,宣传十九大”为主题的精彩文艺演出。快板《十九大精神指航程》、歌曲《精忠报国》、黄梅戏《花开花落》、庐剧《珍珠塔选段》等,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2016年以来,合肥市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专业院团、民营院团的专业化演出,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给每个村送正规演出不少于1场;还给每个村每年放映公益电影12场。去年全市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1391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7770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为提升“送戏进万村”活动成效,该市严把采购招标关,采取公开采购任务、采购条件、采购程序,面向全国招标演出单位,从省、市专家库中挑选专家作为县(市)区、开发区“送戏进万村”活动招标评审的专家,文化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对采购招标进行全程监督等多项措施,规范“送戏进万村”采购招标;通过制定演出计划、精心编排节目、统一舞台背景、强化演出监管、开展绩效考核等,严把演出质量关,确保为全市1302个行政村每村送一场高质量的正规演出。

      “我市农家书屋建设累计投入经费3794万元,共建成农家书屋1897家,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农家书屋的全覆盖。”郑家余表示,2017年组织实施了全市1302个农家书屋出版物补给更新工作,共投入资金208.32万元,共采购各类图书13万余册、报刊4.7万份。

 
 
bug bug
bug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