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去年工业产值总量8447亿元 居省会城市第十
合肥市紧紧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牛鼻子”,促进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促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 “双轮驱动”,推动该市工业实现“量质齐飞”。去年,合肥工业产值总量和增加值总量再上新台阶,分别实现8447.8亿元和2126.6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位列第10位,提前完成“新跨越、进十强”的目标。
合肥市围绕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大工业政策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突出对技术改造、中小企业融资、企业技术创新等的支持,全年兑现工业发展专项资金6亿元,惠及企业近1000户。同时,量身定制产业扶持政策,支持语音、光伏、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4年,该市工业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第二,领跑中部。
近年来,合肥市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该市抢抓国家鼓励光伏分布式发电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建设,将光伏应用项目纳入节能考核、有序用电和合同能源管理补贴范围,推进一大批屋顶电站、渔光互补、光伏大棚、光伏示范村等项目开工建设;2014年新并网光伏电站89.5MW,分布式光伏装机总量达225MW,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以联宝电子为代表,去年合肥市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全年产值达到964亿元,超过汽车、食品加工两大产业,成为表现最为抢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带动下,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实现增加值681亿元,同比增长29.7%,快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7.4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合肥市工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该市积极营造全面创业氛围,努力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在全国率先出台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和制度保障的力度。该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注册资本、经营场所、“先照后证”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去年全年新登记个体私营企业数和增速均居历年来之首,总数占全省三分之一。民营经济对该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5.9%,居历年之首。
【编后】
既要量,更要质,这是合肥工业遵循的发展规律。在新增工业投资不断壮大工业体量的同时,该市大力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量质齐飞,使合肥的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向好。